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大學的第一個假期就結束了,可是我還是沉醉在自己寒假社會實踐的收獲中。2023年寒假,蘭州理工大學鑄魂實踐隊積極響應校團委與機電學院團委的號召,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開展了以“走進邊塞涼州“為 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這里,我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實踐活動。
武威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河西走廊的名字,早有耳聞,只感覺這是一個遙遠的神秘的名字。央視《河西走廊》記錄片,以史詩般的表現形式,再現了兩千年以來,河西走廊充滿了傳奇色彩的發展演變。讓人印象深刻,更加加深了對這片土地的向往。在這次活動中,讓我對邊塞涼州有了不一樣的認識。經過一天的休整,隊員陸續進入自己的工作崗位,我們的活動也悄然開始。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游玩文化館,參觀馬踏飛燕,感嘆前人出神入化的手藝,游覽鳩摩羅什寺,我們登上南城門樓,俯瞰涼州美景,參觀摩天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馬踏飛燕,它的外觀十分精致,四蹄離地,尾巴飛了起來,一看就像疾奔中的一匹馬。我仿佛聽到了它的嘶鳴,也仿佛聽到了戰場上的刀槍的碰撞聲。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古代兵荒戰亂的悲壯景象。他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寶,現為中國旅游圖形標志,既體現了中國旅游文化的深厚低蘊,而且象征著中華民族的騰飛!當我們前往摩天輪時正好是晚上,摩天輪美倫美奐,絢麗多彩的夜燈,變換著各種圖案,可以看到昂首嘶鳴的天馬、美輪美奐的雪花,氣勢宏大,震撼人心,是武威一顆最耀眼的明珠。
這些景點僅僅是涼州的冰山一角,但是這個時代的我們已經漸漸失去了發現美的眼睛。沉迷于網絡,忽略了身邊的美景。古建筑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更是啟發愛國熱情和民族的實物,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它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文化積淀。是這次的實踐活動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對歷史心存敬畏。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一筆偉大的文化財富,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城市發展的一種不可或缺的資源。他作為城市的集體記憶,見證了城市的歷史文明,是城市歷史的一種延續,它像是一條紐帶,將城市的過去、現在、將來串聯起來,使得城市的傳統文化、民族特色得以延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雖然個人能力有限,但是我們是一個群體,更是一個集體,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總體來說還是蠻開心的,雖然期間會有些出平我們意料的事發生,但畢竟最后還是結交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很努力,很認真,很負責任的對待自己的工作。這次的社會實踐給了我們一個施展才能的舞臺,雖然我們能力還不夠,但人都是需要磨練的,不是每個人一出生就會主持大局的。同樣也是這次實踐活動,讓我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同行的隊伍中的每個人,都讓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通過“走進邊塞涼州”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真正了解到了西北地區的歷史文化的底蘊。對古代建筑和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現在對文化自信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以前的,一味的喊口號。大學生學古通今,對于如何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傳統則顯得尤為重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對當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正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雖然這次實踐的時間很短,但是給予我的收獲非常大。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后我要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通訊員:郭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