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中國海洋大學“智圓行方”社會實踐隊通過線上視頻連線,與云南省綠春縣森泉茶葉廠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云端對話”。在茶香氤氳中,隊員們深入調研茶產業發展現狀,探討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以專業知識和青春力量助力綠春白茶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書寫了高校青年服務基層、賦能鄉村的生動故事。

圖為實踐團隊隊員合影
政策賦能,傳承精神
實踐隊在6月通過多渠道調研,為森泉茶葉廠撰寫了一份較為詳實的市場營銷分析報告,涵蓋STP戰略、產品與客戶分析、競爭環境等方面,并初步制定了營銷策略。為了更加深入調研以便切實解決痛點,團隊于七月與森泉茶葉廠負責人白秀芳進行了視頻連線。鏡頭那端是云霧繚繞的茶園,更是政策與精神共同滋養的產業熱土。白總身著哈尼族傳統服飾,向隊員介紹茶園發展歷程。她表示,近年來,綠春白茶能夠迅速發展,離不開國家扶貧政策和定點幫扶高校的支持——不僅在育種上得到科技助力,培育出品質優異的高香白茶,還在銷售方面借助政府組織的茶博會和各種利好政策,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如今,森泉茶葉廠每年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保障農民收入,成為綠春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人才培訓等政策,為茶企持續“輸血松綁”,推動有機肥替換、技術研發與工藝升級。白總感慨道:“這幾年,政策東風吹來了希望,我們也在傳承前輩迎難而上的奮斗精神。茶葉真正成了綠春的‘金葉子’!”


左一為綠春茶廠負責人白總 圖為綠春茶廠
校地協同,科研助力
在談到茶葉品質提升時,白總特意驅車前往茶園,向隊員展示由中國海洋大學汪東風教授團隊培育的高香白茶。她通過照片分享教授團隊近年來多次深入綠春,在茶園管理、病蟲害防治及制茶工藝等方面進行科研指導的經歷。“他們教我們‘做青增香’技術,讓白茶散發蘭花香和蜜韻,幫助300多戶茶農實現增收。”實踐隊隊員還查閱了茶廠的培訓記錄和技術筆記,從中感受到海大團隊敬業奉獻、深耕產地的務實精神,也更加理解了“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深刻內涵。

圖為汪東風教授在森泉茶葉廠指導新茶生產
青春智慧,數智營銷
為全面了解森泉茶的特點、助力森泉茶智慧營銷,團隊成員將嶗山綠茶與綠春森泉茶進行對比分析。通過系統比對,團隊成員發現綠春森泉茶在香氣層次、滋味醇厚度及葉底形態等方面均表現出獨特優勢,其原生態種植環境和傳統手工工藝進一步賦予產品鮮明的地域風味和品牌辨識度。這一發現為團隊成員后續開展針對森泉茶的差異化營銷提供了幫助。

圖為團隊成員觀察與研究嶗山茶
結合白總的介紹和線上調查,團隊進一步完善營銷方案:包括為企業設計品牌Logo和虛擬代言人、推出“一周七天茶”和言盒茶等年輕化產品線、改進茶葉包裝,并創意提出“梯田有信”系列故事明信片——記錄采茶當日的天氣與茶農心情,增強產品情感鏈接。此外,團隊還協助茶廠運營微信公眾號和視頻號,于八月發布多篇推文介紹綠春茶文化、哈尼族故事等,通過數智營銷提升品牌影響力,獲得廣泛好評。

圖為團隊成員發表的公眾號推文

圖為團隊成員初步設計的茶廠代言人形象
視頻連線的最后,白總在茶園前向團隊揮手致謝:“感謝海洋大學的同學們!”隊員們也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既需政策引領、高校助力,也離不開像白秀芳這樣扎根土地、默默耕耘的鄉村企業家。真正的振興,是為了人民,更要依靠人民。

圖為團隊成員與白總視頻連線
今年夏天,“智圓行方”實踐隊以屏幕為窗,窺見鄉村振興的厚度與溫度,也錨定青春賦能的方向。隊員們表示,未來將繼續以知促行、以行踐知,讓智慧在鄉野間生根發芽,讓綠春茶香飄得更遠,用實踐和擔當寫下新時代青年的“振興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