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響應鄉村振興的國家號召,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提高當代大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7月6日下午,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拾遺弘夢“非遺調研團隊走進合肥市蜀山區牛家村進行實地調研活動,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廬州內畫在當地的發展情況,為當地鄉村振興貢獻一份青春力量。
在進行調研之前,團隊成員并沒有主動去了解過非遺文化,了解現在的鄉村發展情況,因此對這次的活動并沒有抱太大信心,但當隊員們踏入姜洪亮老師工作室的那一刻,琳瑯滿目的內畫作品整齊地擺放在展臺上,令他們大為震撼。團隊成員經過詢問得知,這些手工藝品都是由姜洪亮先生經過對材料一點點篩選,對外觀一點點打磨才得到的。作為廬州內畫第五代傳承人,姜洪亮先生在繼承傳統內畫藝術的基礎上,結合廬州地域因素、人文因素,融合新安畫派及徽派傳統文化內涵,借鑒當地民俗故事傳說,以及皖南民居建筑風格、田園風光等景致,通過40年內畫藝術實踐得以形成極具本土特色的廬州內畫藝術,作品的題材與繪畫技法都帶有其自身的獨特魅力。
事實上,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以及鄉村振興、共同富裕這些話題一直以來都讓人感到“頭痛”。 怎樣保護并傳承好中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促進鄉村的發展與進步,這是姜洪亮先生以及團隊成員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值得慶幸的是,在向周邊的村民進行實地詢問的過程中,團隊成員發現廬州內畫的發展情況并沒有想象的糟糕。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廬州內畫豐富了蜀山區鄉村振興的文化內涵,同時也獲得了社會大眾一定的喜愛。在當地政府對文化事業的關注和文化發展的逐漸重視下,廬州內畫的創造環境有了一定的保障,通過組織校園傳習、非遺進校園等活動,網聚多方力量,為非遺傳承人和社會大眾創造聯系,帶動了非遺文化和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推進文化深層次融入鄉村振興。而且通過對姜亮先生的采訪,團隊成員得知,現如今第六代傳承人沈紅妹已經繼承了姜洪亮先生的衣缽,從事著內畫創作事業,使廬州內畫未流失在歷史中,得以發展,傳承至今,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