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網絡安全戰略部署,引導青年學子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e起護航”實踐團奔赴濟南市和濰坊市諸城市,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宣傳,用專業智慧與青春力量筑牢基層網絡安全防線,為社區居民傳遞“數字關懷”和“網絡守護”。
扎根社區:精準宣講護民生
7月17日至23日,實踐團成員首站抵達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在唐工山社區居民委員會與山水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協助下,面向不同群體開展了針對性網絡安全主題宣傳活動。
在唐工山社區活動中心,團隊成員考慮到該社區老年居民比例較高、受網絡詐騙風險較大的實際情況,采用“案例分析+實操演示”相結合的方式,系統講解網絡詐騙防范知識。針對“冒充子女求助轉賬”、“虛假保健品推銷”等高發詐騙類型,通過情景再現手法,使居民直觀掌握詐騙話術特征,并現場指導居民設置手機隱私權限、識別釣魚鏈接。宣講結束后,團隊成員在社區公告欄張貼了宣傳海報,并向居民發放《家庭網絡安全手冊》,該手冊通過圖文并茂的案例分析,有效提升了老年居民對網絡安全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山水社區以年輕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實踐團針對性地圍繞“職場信息保護”與“移動支付安全”兩大主題開展教育活動。團隊成員通過數據可視化圖表,系統分析了社交媒體發布內容可能導致的個人信息泄露風險,詳細闡述公共WiFi使用的安全隱患并現場演示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平臺的安全設置方法。在互動交流環節,多位年輕居民主動分享了個人遇到的網絡安全問題,團隊成員逐一進行了專業解答,現場討論氛圍濃厚,反響積極。
走進校園:趣味互動筑防線
7月23日至26日,實踐團成員深入部分學校和教育機構,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定制了差異化的網絡安全宣講內容。
在濟南明致樂行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實踐團采用了遞進式宣講策略:針對學前班兒童,通過《安全上網小衛士》動畫短片及“網絡安全拍手歌”等寓教于樂的形式,傳授“不點擊陌生鏈接”、“不向陌生人透露家庭住址”等基礎網絡安全知識;對于小學至初中階段學生則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深入剖析網絡沉迷的危害性,并通過模擬“陌生網友邀約見面”、“游戲賬號買賣詐騙”等典型風險場景,引導學生掌握拒絕與求助的正確方式。
在山東省諸城市第一小學二年級課堂上,實踐團成員采用漫畫手冊與互動問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網絡安全教育。團隊成員通過設置“收到陌生人發送的游戲皮膚鏈接是否應當點擊”、“發現同學在網絡平臺使用不當言論是否應當予以提醒”等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情景問題,引導學生在積極舉手搶答的過程中,逐步強化網絡安全意識。活動結束時,團隊成員向學生們分發了印有網絡安全口訣的卡通書簽,以此鼓勵學生們主動承擔起“網絡安全小哨兵”的責任,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維護網絡環境的健康與安全。
此次網絡安全宣講活動,實踐團有效填補了基層網絡安全宣傳教育領域的漏點,團隊成員在實踐中也進一步深化了專業認知與理解。未來,“e起護航”實踐團將基于此次宣講活動中收集的居民與學生反饋數據,對宣講內容進行系統性優化,并計劃開發網絡安全科普短視頻與互動手冊等多元化宣傳材料,旨在以更加生動直觀的形式,將網絡安全知識推廣至更廣泛的社區與校園環境,助力持續構建基層網絡安全的青年防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