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規范財富積累機制”的理念,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財富倫理構建的方向,為社會大眾的財富積累行為提供了根本遵循。7月20日至23日,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德才兼備”實踐團隊聚焦財富積累倫理規范,深入桂林市象山景區、柘木鎮和桂林國際旅游商品展示中心等地,開展為期四天的社會實踐調研,同時向調研對象科普財富積累倫理規范知識。此次實踐活動共走訪4地,訪談數十人,總計收集1000份調查問卷,旨在挖掘不同群體的財富觀,推動社會大眾了解并踐行健康的財富積累倫理規范。
在街頭的長安老秦家面館,店員秦阿姨接過問卷說:“我們做餐飲這一行的,用的食物得新鮮,味道地道,不能糊弄顧客。”她的話說出了許多小商戶對財富積累的樸素理解。對于問卷中“在財富創造與分配中,您覺得應該遵守哪些要求?”的問題,秦阿姨有著自己的見解,她表示勞動報酬必須和付出對等,就像面館每天凌晨開始備料,客人愿意為這碗面買單,正是對這份辛苦的認可,賺來的錢也讓人安心;其次公平競爭是底線,面館堅持不用隔夜菜,哪怕成本高,但這是正經經營的道理。
圖為實踐團隊隊員在長安老秦家面館對秦阿姨進行訪談。梁芯瑞 供圖
在桂林國際旅游商品展示中心一家床上用品店,一位店老板的話讓隊員們印象深刻:“我覺得做生意和做人一樣,要守底線賺錢,那些偷工減料的,看著來錢快,實際上也是斷了自己的后路。”他表示自己開店十幾年,始終堅持用料透明,不忽悠消費者,這正呼應了實踐團隊的問卷中“財富創造應遵守公平競爭,不能用不正當手段打壓競爭者”的要求,店老板坦言見過同行靠虛假宣傳生意火爆的,最終卻因被投訴關門;談及財富與責任,他看著問卷中“獲取財富后應在能力范圍內回饋社區”的選項說:“去年冬天我還真給咱社區養老院捐了點棉被,之前路過養老院就想著里面的老人,想著幫襯一把。”店老板的經營之道,恰是普通商戶對財富倫理最生動的詮釋——守規矩賺錢,生意才能做長久。
圖為實踐團隊隊員在桂林國際旅游商品展示中心對床上用品店老板進行訪談與宣講。梁芯瑞 供圖
“您認為當前社會給予普通勞動者的致富機會充足嗎?”在桂林市象山景區,實踐團隊隊員王阿瀟月向游客遞上問卷,在填寫問卷的過程中游客與實踐團隊隊員進行簡短的訪談:“我覺得機會不少,關鍵是得走正確的、誠信的途徑”。游客表示,普通勞動者的致富機會是存在的,就像景區里的這些商戶,他們憑借誠信合法經營贏得游客的認可,踏踏實實用心做事,致富機會就會越來越多;接著,實踐團隊隊員向游客細致講解了合法致富的路徑與財富積累公平性等內涵,結合實際案例的解讀,讓游客對財富積累倫理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圖為實踐團隊隊員在桂林象山景區對正在休息的游客進行訪談。梁芯瑞 供圖
圖為實踐團隊隊員在象山景區合影。梁芯瑞 供圖
此次實踐活動中有社區居民提到,希望社會能更多關注財富積累倫理規范。還有居民建議,政府等相關部門可以搭建便捷溝通渠道,把“財富積累倫理規范”轉化為更易懂的內容,方便大眾理解;企業在經營中要守好誠信和公平競爭的底線;個人獲取財富時也應堅守道德準則。大家普遍認為,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一起為營造公平、誠信的社會經濟環境出份力,才能更好地助力發展。
在實踐過程中,“德財兼備”實踐團隊與居民展開深入交流互動,讓大家得以近距離表達對財富積累的困惑與看法。健康的財富積累理念,關乎每一個人的生活,更關乎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營造公平誠信的社會環境,既需要實踐團隊持續搭建溝通橋梁、做好科普調研,更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企業的堅守底線、每一位社會成員的主動踐行。讓我們攜手并肩,將道德準則融入財富積累的每一個環節,共同為美好生活筑牢倫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