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鄉村旅游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傳承鄉土文化的重要引擎。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漁隅勘行”社會實踐隊深入日照市東港區張家臺村,圍繞旅游業發展對其空間結構的影響展開全方位調研。在上一階段的工作基礎上,實踐隊各小組進一步深入訪談,挖掘更多有價值的信息,為繪制張家臺村的發展藍圖積累素材。

圖為張家臺旅游標志口號處
傾聽創業心聲,洞察發展訴求
旅游經營戶是張家臺村旅游發展的直接參與者與推動者。訪談組的隊員們穿梭于村里的漁家民宿、海鮮餐館之間,與當地旅游經營戶進行密切訪談。
在與一家頗具規模的漁家民宿老板李先生交談時,李先生回憶起剛開始經營民宿的艱難歲月,那時候村里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知名度也不高,游客寥寥無幾。但隨著政府對鄉村旅游的重視和扶持,村里的道路拓寬了,環境變美了,游客也越來越多。他說道:“現在旅游旺季的時候,房間基本能住滿,收入比以前種地強太多了。”然而,李先生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隨著民宿數量的不斷增加,競爭愈發激烈,如何在眾多民宿中脫穎而出成為他日夜思考的問題。
隊員們還走訪了海鮮市場。市場上一位老板娘王女士表示,旅游旺季時生意火爆,但淡季則門可羅雀,收入極不穩定。王女士更希望未來能夠均衡發展。通過與旅游經營戶的訪談,隊員們深刻認識到,張家臺村旅游經營戶在享受旅游發展紅利的同時,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政府、社會和專業人士給予更多的支持與引導。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海鮮市場訪談完合影
感受生活變遷,關注民生需求
村民訪談組將訪談重點放在普通村民身上,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因旅游發展所發生的變化。
在村子的廣場上,隊員們遇到了正在曬太陽的張大爺。張大爺今年七十多歲了,見證了張家臺村幾十年的發展變遷。他告訴隊員們,以前村里主要靠漁業和農業為生,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自從發展旅游以后,村里熱鬧了起來,年輕人也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張大爺也提到,隨著游客的增多,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也給村里的環境帶來了一定的破壞。
在與一位年輕媽媽劉女士交談時,劉女士表示,旅游發展讓村里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孩子上學、看病都更方便了。通過與村民的交流,隊員們意識到,鄉村旅游發展不僅要關注經濟增長,還要重視村民的生活質量和文化傳承,實現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協調發展。
把握發展方向,共商振興大計
村委會訪談組與張家臺村村委會的領導班子進行了深入交流。村委會主任詳細介紹了張家臺村近年來旅游發展的規劃和舉措。他表示,為了推動旅游業的發展,村里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修建了旅游停車場、公共廁所等設施,同時還開展了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改善了村莊的整體面貌。在產業發展方面,鼓勵村民發展漁家民宿、海鮮餐飲等特色產業,并通過舉辦漁家文化節等活動,提升張家臺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圖為隊員與張家臺村書記進行訪談
然而,村委會主任也指出了當前旅游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比如,旅游專業人才匱乏,導致旅游服務質量難以提升;旅游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民宿和餐飲,缺乏多元化的旅游產品;在空間布局上,存在部分區域開發過度,而一些具有潛力的區域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的情況。
汲取專業智慧,引領科學發展
通過各小組的深入訪談,“漁隅勘行”社會實踐隊對張家臺村基于旅游業發展的空間結構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隊員們紛紛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對訪談所獲取的信息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結合專業知識,為張家臺村的旅游發展和空間結構優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實踐隊員們堅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張家臺村必將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繪就更加絢麗多彩的鄉村新畫卷。(通訊員 牛葉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