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10日,曲阜師范大學“漁隅勘行”社會實踐隊深入日照張家臺村,以“透視張家臺空間,四維賦能旅游振興”為主題開展調研。實踐隊員采用四維評價法,從資源特色、市場需求、空間布局、生態環境等維度全面評估張家臺村旅游業發展潛力,并提出空間布局優化建議,旨在助力該村通過旅游業實現鄉村振興,激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走進張家臺:歷史回響與自然饋贈
張家臺漁村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從與海為鄰到與海共生,從耕海牧漁到向海發展,這得益于其獨特的空間結構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村莊依山傍海,空間布局與自然景觀和諧共融,每一處角落都散發著漁村獨特的韻味和生態智慧。基于此,本次社會實踐聚焦張家臺村,輻射周邊地區,通過觀察村民生活的變化,探討漁村的發展軌跡,并深入探究鄉村振興戰略下漁村轉型升級的真實情況。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隊員們深入到張家臺村的每個角落,從村頭巷尾到海邊漁家,與當地居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們悉心聆聽村里的長者們講述村莊的歷史沿革,體驗當地的文化底蘊,詳細了解村莊的自然資源以及當前旅游業的發展狀況。從村中長者口中,實踐隊員了解到張家臺村名的由來——“臺”,這一字承載了古代軍事防御設施的印記。而隨著海禁的解除,傳統漁業逐漸躍升為村莊的經濟支柱,涵蓋了捕魚、交易、修船、養殖及居住生活等方面,至今仍煥發著北方沿海漁村漁港的勃勃生機。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當地老人
探秘張家臺:資源瑰寶與市場需求
在資源特色方面,實踐隊重點評估了張家臺村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以及民俗文化的獨特性和吸引力。他們發現,張家臺村的海濱風光極具魅力,無論是日出日落的壯麗景色,還是潮起潮落的壯觀場景,都讓人流連忘返。同時,村莊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漁家文化,如獨特的漁家建筑、豐富的漁家美食以及多樣的民俗活動,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旅游體驗。隊員們深刻感受到,這些獨特的資源是張家臺村發展旅游業的重要基礎。
實踐隊員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深入探究了游客對張家臺村旅游產品的需求。張家臺村市場需求旺盛,這得益于其豐富的旅游資源。隨著生活品質提升,休閑度假成為熱潮,張家臺村以獨特的海濱風光和漁家文化滿足了市場需求。同時,鄉村旅游興起,游客更傾向于選擇有地方特色的目的地,張家臺村因此成為眾多游客的首選。實踐隊員發現,游客越來越注重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為此,張家臺村應充分利用資源和文化優勢,打造特色海濱旅游品牌,以更好地滿足游客需求與期望。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趕海游客
漫步張家臺:空間布局和生態畫卷
實踐隊員全面評估了張家臺村的空間布局與旅游設施。村莊內外分區明確,漁家在外,民宿與居住區在內,形成了文旅與漁業兼顧的經營模式。他們建議加強綠化美化、完善旅游標識、提升服務質量,以優化空間布局,增強村莊的旅游吸引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旅游體驗。
實踐隊員深入考察張家臺村生態環境,發現村內建筑垃圾散落,漁網堆放不整,且除主干道外,小巷多為崎嶇土路,環保現狀堪憂。尤其是隨著民宿建設加速,垃圾問題愈發凸顯。盡管垃圾車每日多次清理,旅游業興盛仍對生態環境構成挑戰。為此,實踐隊員建議強化生態保護,推進垃圾分類與污水處理,力求旅游業與生態環保和諧共生。

圖為新民宿建筑物堆積問題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隊員深刻感受到了張家臺村發展旅游業的潛力和挑戰。他們表示,將繼續關注張家臺村的發展動態,為村莊的旅游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希望村莊能夠充分利用其獨特的資源和文化優勢,通過發展旅游業實現鄉村振興,激發新的生機與活力。(通訊員 曹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