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200年前“推敲”賈島的一生
01詩人簡介:半僧半俗的詩人
賈島(779-843年8月27日),唐代詩人,字閬仙,河北涿州人,出生于貧苦農戶家庭,因家中貧困、難以飽腹,遂出家皈依佛門,法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他是大唐的隱者,也是人們口中的那位“苦吟詩人”,他返俗只為走上科考之路、實現人生抱負,奈何一生未中,最終病逝任上……
韓愈曾言,賈島為孟郊之再現,并題詩曰“天恐文章中道絕,再生賈島在人間”。但賈島所扮演的是一個大唐失意人的角色,在陽光風雨中秉持初心、撿拾文字,記錄下王朝的碎片。
02初遇伯樂:那個關于“推敲”的故事
早年出家,相交韓愈——賈島早年因家中貧困選擇了皈依佛門,但他并不甘心每日相伴青燈古佛,他對那段經歷的描述是:“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他更感興趣的是讀詩和寫詩。
唐憲宗元和年間的一天,賈島騎上了那匹形影不離的瘦驢,去探望隱居的老朋友李凝。賈島感慨于李凝居所旁池邊枯樹、鴉雀已棲、月下荒園、萬籟俱寂的景象,便即興寫下了那首五律——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回到家中,賈島久久不能入寐,糾結第四句用“敲”還是“推”更能展現出當時的意境。第二天賈島上街時仍然沉浸在“推”“敲”二字的苦思中,以至于忽略了前方路上的儀仗,無心沖撞了京兆尹韓愈。但當賈島向其稟明緣由后,韓愈并沒有責備他,反而對他這種“苦吟”精神大加贊賞,與他共同探討“推”“敲”的用法。由此,賈島與韓愈結為摯友。
03人生轉折:落日斜陽下的凄惶無措
還俗應舉,貶謫入蜀——公元812年,賈島在韓愈的鼓勵下于長安還俗參加科舉考試,然而,他并沒有踏上入仕坦途,反而久試不第,困守科場多年,后又因其詩作觸怒了當權者而遭貶謫。
《病蟬》
病蟬飛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猶能薄,酸吟尚極清。
露華凝在腹,塵點誤侵睛。
黃雀并鳶鳥,俱懷害爾情。
在著名的《病蟬》一詩中,詩人以病蟬自喻,欲飛不得的處境有如自己多年奔波卻仕途無望,也正因這首詩,當權者借口其諷刺公卿,將他與另外九個舉子列為“舉場十惡”,賈島多年以來所追求的入仕生涯由此化為泡影。
04劍客精神: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筆耕不輟,病逝任上——開成二年(837年),賈島責受長江縣主簿,故被后世稱為“賈長江”。840年,賈島長江縣主簿任期滿,再次遷任普州司倉參軍。賈島的一生仕途坎坷、懷才不遇,但他沒有放棄對詩詞創作的熱愛,他將作詩融入自己的生命,對每一篇作品都精雕細琢,他曾為了兩句詩苦吟三年,最終留下千古名句——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可惜賈島在世時始終沒有功成名就,最終在843年于普州官舍去世。但他的詩在后世為時人所接受、認可,尤以晚唐至南宋時期地位極高。賈島憑借著自己對詩歌虔誠的信仰、對創作極致的追求、對藝術忘我的投入影響了后世幾十代詩人的創作,他的劍客精神和“苦吟”形象也令無數人所欽佩。
《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賈島終其一生都在奔赴心之所向,而“劍客”更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劍客手中的劍,正是詩人手中的筆,賈島用它劃破官場中的昏暗陰翳,試圖敲開通向盛世的大門。也許劍客精神的核心就在于“不欺其志”,縱前路是孤僻與苦寒,也要義無反顧,只為驚醒少數人……
- 回到1200年前“推敲”賈島的一生
- 賈島(779-843年8月27日),唐代詩人,字閬仙,河北涿州人,出生于貧苦農戶家庭,因家中貧困、難以飽腹,遂出家皈依佛門
- 05-08 關注:1
- 我的“00”年
- 《增廣賢文》有云:“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馬無欺母之心。”
- 05-08 關注:1
- 用眼睛“寫”的書:《潛水鐘與蝴蝶》
- “你以后都要坐輪椅嘍!币晃宦殬I治療師笑瞇瞇地加上評語。他想使他說的話聽起來像個好消息,然而這話回響在我的耳朵里,卻像是判判決
- 05-07 關注:2
- 劉震云《一日三秋》
- 劉震云《一日三秋》:人生這場鬧劇,笑著笑著就淚目!
- 05-06 關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