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季
01
在商洛的山野里,剛下過小雨的薄霧中聽到板鼓敲響,幾位著泥色對襟衣褂的男人拉著板胡,中間的那位則手彈三弦,腳踩鼓點,聲嗓高亢地唱起《倉頡造字》:“四目交替晝夜用,勒石刻字玄扈山,使用推廣傳播遠,創新發展民歡騰。”他唱一句,身旁那幾位便會揚頭暴喝一聲:“好!”鏗鏘有力得很。
正是農歷三月,山間的田埂上冒出星星點點的小花,但秦嶺的風還帶著寒氣,淡若蟬衣的白霧如同遠古的故事,隨著人們的吟唱忽而飄近,又忽而散去。這古老的板書唱本增添了不少新詞,與直通到跟前的高速路和周邊的高壓線暗中相映成趣。
接著又響起一群妙齡女子的“漫川小調”,手挽花籃在白霧縹緲的土臺上穿插而過的青衣白裙,像一朵朵清雅初開的玉蘭花。她們咿呀婉轉,唱出的音調讓我聽來十分親切,卻跟我曾生活多年的鄂西一帶的民歌相仿,正是秦風楚韻。
商洛一名取自商山洛水,位于秦嶺南麓,這地方南北雜處,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有秦之雄,楚之秀,連綿起伏的群山延至鄂西一帶的武陵山區、神農架,便是巍然的秦嶺與雄峻的大巴山匯合之處,秦風楚韻水乳交融。自然山川的溝壑縱橫、神奇秀麗,造就了傳承悠久、浩如煙海的民間文化,山民歌則是秦楚之間最為流暢的表達。鄂西人從前有個說法:“生下來就會唱歌,學走路就會跳舞。”商洛無疑也是如此,據稱如今搜集到的商洛民歌已達3000多首,就好比田埂上數不盡的野花。
姐兒歌,小調,孝歌,情歌,號子……源遠流長的商洛民歌既可稱作歷史的“活化石”,也是秦嶺深處人的生存敘述。史稱“商山四皓”的《采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燁燁紫芝,可以療饑”傳唱千年,而每年必興的民間花燈、社火、旱船、鬧元宵,更是民歌自在的海洋,一唱就是十天半月。在那些穿紅著綠的莊稼漢、采桑女的演唱里,有祖輩口口相傳的歌謠,也有臨時起意的“唱籽打籽”,也就是即興,見到什么唱什么,想到什么唱什么。于是乎,便有了唱得萬眾皆知的《夫妻觀燈》《這山望見那山高》《唱得幸福落滿坡》,有了《王婆罵雞》《撒花調》《賣櫻桃》《老蘭草》《回娘家》《賣扁食》《十月懷胎》《大四季》。這些有趣的歌名來自商洛百姓親身體驗的生活情致,他們以秦嶺山川養就的內斂質實,將人生的辛苦勞作、男歡女愛、善惡回報都化作了可品可嘆的幽默和樂趣。
02
我喜歡商洛的這些民歌,不僅在于好聽,還得意這些歌兒就像一扇門,從歌里走進門去,立刻能看到秦嶺活靈活現的風景人物,聞到這方土地的泥腥和青草氣息。“春來春去春歡喜,一對畫眉把春啼。”一首《大四季》,即可知人世間從古到今好些緣由。
“春季到春百草生,劉成忙把仙姑問, 問她修行多少春。 仙姑這里忙開言,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去時楚漢爭天下,回來劉備會四川; 借個煙袋吃袋煙,依然回我天臺山。”想象中的神仙日子過得慢,吃袋煙的功夫,人世間卻是滄海桑田。經過多少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歷史悠遠的商洛近年添置了工業化時代的新妝,通往西安、武漢經濟圈的距離日漸接近。秦嶺的山還是那些山,河還是那些河,但幾度破損,又幾度復蘇,為保護這條中華龍脈,人們在開發與守護之間難免矛盾博弈。值得慶幸的是,商洛人愛山愛水,愿當秦嶺生態衛士,近年來關閉整頓了大量從前賴以經濟支柱的礦業,還山之筋骨,水之本源,栽種林木花草,為秦嶺披上了鮮亮的綠衣。
所有來到商洛的人都能明顯感覺到,此地空氣清新,山青水綠,令人心曠神怡。據專家統計,去年商洛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9天,這讓時常被霧霾沙塵困擾的都市人羨慕不已。從秦嶺發源流經商洛的丹江水原本潺潺向南匯入漢江、長江,卻在湖北十堰的丹江口,大股平靜地進入南水北調的干線,掉頭向北,一脈進了京城,攜帶著秦嶺的林草果木之清香,成為京城人民的飲用水。這光景真是說遠也遠,說近也近。
一路享用這河清水的人們應該致敬秦嶺的生態衛士。
在商洛得知,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土壤環境安全穩定,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正在全面推進。這一切來之不易。商洛以衛士的敏銳,果敢及時地處理任何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現象,事情有大有小,但都不輕易放過。比如,某家水務有限公司的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化學需氧量、總磷疑似超標排放, 生態環境部門立刻責成該企業就環境數據疑似超標問題及時公開說明并整改。比如,有一家礦業有限公司石料加工生產線配套的三級沉淀池均蓄滿,廢水溢出后進入應急池,又溢出流經廠區堆料場,沖刷帶走石料粉塵,流進了附近的河道。環境監測站很快發現河水渾濁,馬上進行檢測,證實所排放的廢水懸浮物超標,嚴謹仔細地寫出檢測報告,附帶影像資料、筆錄、日常安全檢查紀錄,讓該企業無話可說,低頭認罰。對這家公司的處罰通報,也警示了更多的企業。
護綠、添綠、守綠,已成為商洛各界的共識。檢察機關為推動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常年實行專項監督,初夏時節專門組織人員到鄉村,察看秦嶺紅豆杉的生長情況,親眼看到昔日雜草叢生的山嶺重新冒出嫩綠,一樁案子才算了結。近日又讀到商洛的法官們為了保護生態向全社會發出的一份倡議書,我覺得是一篇情真意切的美文:“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和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各種珍稀物種的棲息地,素有‘動植物王國’‘天然中草藥庫’之美稱。愛護秦嶺山水草木、鳥獸魚禽,維護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永葆秦嶺寧靜、和諧、美麗,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詳盡的文字我不得不省略,其中倡導“衣、食、住、行、用”低碳生活,勤儉節約、拒絕奢侈,珍惜糧食、簡約裝修,節能減排、省水節電。通過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把消耗的能量降到最低,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談到保護生態環境要當仁不讓,主動參與植樹造林、垃圾清理、低碳出行等環保行動,并帶動家人、鄰居、朋友共同參與;談到敢于對一切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行為說“不”,不擅自獵捕、傷害、馴養、捕撈野生動物,不加工、制作、買賣秦嶺野生動物及其制品;自覺抵制使用珍貴植物及制品,嚴守環保底線,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03
我在商洛的大山里,在草木果香的環繞間,聽著四季歌,“百草花開鋪滿地,夏季到來綠蔭浮。日為陽來夜為陰,陰陽星斗照乾坤。國正天星順,官清明自安,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隨時令而生發的一草一木,各自以不同的生命形態一年年活著、隱沒或再生,人跟植物、動物一樣,春夏秋冬的深遠綿長也就在眼前。
夏日的秦嶺,滿目蒼翠,牛背梁棧道入口處的電子顯示屏上,實時可見氣象監測數據,98.56%的森林覆蓋率,讓這里的空氣含氧量充足如氧吧,負氧離子濃度每立方厘米在5130個以上,意味著正是生命最適宜養息之地。這一片古風古韻猶存的龍脈,經由當代人幾番痛定思痛的呵護,幸得一片祥和。
自打春天的花兒開過之后,紅櫻桃漸漸熟了,紫葡萄、綠葡萄也漸漸熟了,枇杷、蘋果、梨,還有擠擠擦擦的野果,也都爭先恐后地隨著季節的到來,相繼沉甸甸掛滿了枝頭。商洛的山野里,四季花果飄香,勤勞的人們將那些又甜又香的果子送往城市,更多的留著釀成了美酒。秦嶺腹地,南水北調重要水源涵養地,正在生態經濟產業發展的路上穩步前行。
有花香、果香,秦嶺也就有了酒香。讓人們津津樂道的“龍眼”——葡萄,顆粒大,汁多皮薄,傳說是那位多情的唐太宗賜名為“龍眼”,又傳說20世紀初,一位意大利釀酒師安西曼的徒弟華國文輾轉來到此地,見到滿山珍珠般的葡萄喜不自勝,忍不住使出釀酒的渾身解數,終釀出色紅如玫、晶瑩剔透、味道甘醇的美酒,一時間風靡秦嶺內外。而我尤有興趣的是,經過百余年的傳承,商洛人的釀造技藝早就得心應手,就如即興演唱那些隨口而來的民歌一樣,他們會在不同季節里就地取材,興致勃勃地釀造出色澤鮮麗又透明的柿子酒、獼猴桃酒、楊梅酒、桑葚酒……因此有了引進現代設備的大酒莊,也有祖傳秘方的農家小作坊,各式各樣,百酒齊香。
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條集果木種植、觀光采摘,釀造儲藏、銷售以及相關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產業鏈,正在往前延伸,農旅、工旅、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的新時尚走進鄉村的千家萬戶,也迎來了沿著“一帶一路”紛至沓來的外來客。就在今年全國不少地方酷熱難當的夏日,清涼的商洛舉辦了葡萄酒盛會,據報載,有20個國家駐華使節,國內酒業協會多名專家齊聚,商洛以酒為媒,與多個國家的駐華大使簽訂了《經貿合作備忘錄》《友好城市關系意向書》,一城紅酒,百年味道,秦嶺與全球友好的朋友們共同舉杯。
民歌《大四季》里最后唱道:“十二門人齊來到,腳踏樓梯步步高。”唱的人聽的人都很喜歡,一曲古來的“大四季”還將一代代傳唱下去,但又看,誰能唱出韻味,誰又能添得新詞。
- 發現更多鄉村之美
- 5月末6月初得暇,去浙江中部的浦江縣鄉間走了一趟,所見所聞與自己原本對鄉村的記憶和印象差別很大,心中一時被欣喜填滿。
- 11-16 關注:0
- 大四季
- 在商洛的山野里,剛下過小雨的薄霧中聽到板鼓敲響,幾位著泥色對襟衣褂的男人拉著板胡,中間的那位則手彈三弦,腳踩鼓點
- 11-16 關注:0
- 浙東散記
- 我喜歡這條江,在于它把溪與江這兩種不同的感覺融合在了一起。溪流清泠歡快,像不諳世事;江則闊達奔涌,心懷遠方。
- 11-16 關注:0
- 阿爾卑斯山的雪
- 那天我坐在羅西里的海崖邊,看著彎彎的海岸線、陰沉的天空和孤寂的冷海。我忽然想再去看看高山,看看像鯨骨橫亙巨大的山脈。
- 11-14 關注:3
- 再見,大老劉
- 人生最美是初見。剛跨入初中,我們對新學校的一切都充滿著期待。我呢,對素未謀面的語文老師,更是浮想聯翩。
- 11-14 關注:3
- 青春后備箱
-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們探討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換座位。
- 11-14 關注:1
- 那個把饅頭畫神的孩子
- 一天,我給五(2)班上美術課。這節美術課是實物寫生課,課本上要求的寫生對象是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大饅頭。
- 11-14 關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