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廖翊君)為賡續紅色血脈,培育時代新人,以紅色教育浸潤童心,推動紅色文化與思想教育扎根鄉村課堂。6月17日,景德鎮學院教育學院“愛潤童心,薪火育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在指導老師羅茜、羅毅峰的帶領下深入湘湖鎮東安小學,以“有特色、接地氣、互動式”的實踐形式,將紅色教育融入鄉村課堂,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
故事接續承赤脈 黨史星火燎童心
“王二小,一個名字,一段傳奇;一腔熱血,一曲豐碑”實踐團成員段宛蕓、胡嘉琪以聲繪史、以情動人,生動講述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她們娓娓道來王小二在艱苦歲月里的勇敢與機智,帶領孩子們進入那段烽火連天的歷史。孩子們熱情高漲,以接龍形式續寫英雄篇章:有的描繪著“眼神如炬、脊梁如松”堅定,仿佛那小小的身影就在眼前;有的發揮想象為故事增添新情節,讓英雄形象更加豐滿。每一個孩子都是故事的參與者,他們用自己的想象與理解,為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添上了一抹童真的色彩,在字句傳遞中,觸摸到英雄"舍小我為大我"的赤子之心。
段宛蕓和胡嘉琪組織紅色故事活動 廖翊君攝
同學積極參與故事接龍 廖翊君攝
同學積極參與故事接龍 廖翊君攝
情景演繹凝風骨 革命精神育新苗
為讓紅色精神更可感、可觸、可學,實踐團成員段宛蕓、胡嘉琪精心設計了“危機突現”“妙計誘敵”“智破敵陣”“歡慶勝利”四個經典場景。孩子們化身為“小演員”,用稚嫩卻真摯的表演詮釋英雄形象。從“引敵入伏”時的機智果敢,到八路軍“沖鋒陷陣”時的英勇無畏,每一個場景都飽含深情,每一次演繹都觸動人心。舞臺雖小,卻承載著大大的夢想與信念,這堂“行走的黨史課”,讓“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悄然扎根于童心。
同學積極參與故事演繹 廖翊君攝
段宛蕓與同學們一起演繹紅色故事 廖翊君攝
紅色基因的傳承,重在春風化雨,貴在潤物無聲。此次活動如一粒紅色的種子,播撒在東安小學孩子們的心田。在新時代的陽光雨露下,它必將生根發芽,綻放出“信仰如磐、使命在肩”的精神之花。實踐團成員們感悟,紅色教育重在以童心喚童心,用互動筑橋梁,未來將繼續創新形式,讓紅色故事在鄉村課堂“活”起來,讓革命精神在稚子心田“深”下去,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讓更多鄉村孩童在“沉浸式”“互動式”的課堂中感悟初心、堅定信念,讓薪火永續,育新苗成林。
(一審一校:張凱強/二審二校:江霞琴/三審三校:馮唐鍇)
教育學院新媒體工作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