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西安培華學院“心暖校園 護苗成長”志愿服務隊在西安市曙光小學開展“牢記黨的教導爭做強國少年”關愛活動。創新融合趣味套圈游戲與黨團知識小問答形式,寓教于樂關注兒童心理。隨后10名隊員返回山東、甘肅等10個家鄉省份,運用“一人聯多童”模式建立長期幫扶紐帶。該“校園科普+返鄉追蹤”雙軌制實踐模式,以非傳統化手段破解短期服務持續性難題,獲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堅強的肯定:“關愛下一代的心理健康是勢在必行的!將政治啟蒙與情緒管理結合,為‘大思政+心育’提供了新樣本。”
在曙光小學各個班級,“彩虹情緒圈”成為人氣焦點。孩子們將代表“委屈”、“害怕”等情緒的圈環圈在禮品上。志愿者朱雯觀察到,四年級小慧反復嘗試用“壓力紅”圈來獲取禮物:“他用力投擲,說想把壓力拋出去。”該校校長姚平娟表示,此類具象化活動配合“我的心情能量樹”涂鴉、秘密伙伴夸夸卡等6項設計,精準覆蓋全校200余名學生需求。
不同于單向灌輸,團隊巧妙將黨團史元素轉化為情境問答。團徽的設計理念引發了一個六年級同學提問:“為什么團徽上會有齒輪?”志愿者即時解答,并引導孩子們用五個關鍵詞描述團的內涵。隊長王佳妮闡釋設計理念:“套圈訓練情緒具象化能力,知識問答激發社會性發展,雙軌互動強化心理韌性。”
返鄉行動則延續此創新。浙江溫州文成縣志愿者程瀅瀅為對接的多名留守兒童設計“云端闖關地圖”。12歲的程禹哲通過ppt參與“長征拼圖問答”:每答對1題可獲得1塊電子拼圖,集齊8塊即可點亮“勝利星”。程瀅瀅發現:“當程程了解到一些小朋友難以描述的隱藏感受時,主動分享有困難和不解的時候一定要勇于表達!”兩個月后,老師反饋其作業完成率提升65%。
陜西省商洛市隊員陳培源創新推行“給愛的ta講故事”并參與其中。他組織3組家庭開展了親子介黨史活動——孩子負責描述黨史人物事跡,家長需精準說出該人物的名字。當兄妹合作了解“焦裕祿”卡片時,妹妹忽然提問:“爸爸加班修機器時像不像焦爺爺?”。陳培源表示:“大概就是我們來的意義——讓他們知道,有人愿意陪他們“一步一步”走,把不會的變成會的,把陌生的變成身邊熟悉的。”后續追蹤顯示,參與家庭的沖突率下降40%。目前,該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據項目總協調人王佳妮介紹,服務隊隊員回校后持續與家鄉結對兒童保持每周線上聯系,并結合收集的200余份互動反饋,進一步優化了游戲化心理健康輔導內容。團隊預備撰寫《心靈闖關》實體活動手冊與配套問答卡片,預計今年秋季開學前將分發至呼和浩特市,濰坊市,西安市,商洛市等地,供當地教師開展長期心理支持活動使用。(供稿人:王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