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文|吳宇茜/圖|陳文靜、彭思宇)為深化青少年紅色文化教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鄉村校園落地生根,7月5日,景德鎮學院教育學院"愛潤童心,薪火育人" 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指導老師羅茜、羅毅峰的帶領下深入浮梁縣東安小學,以紅色經典誦讀、黨史知識競答為載體,構建沉浸式教育場景,為鄉村兒童厚植家國情懷,助力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實踐團與同學們合影留念 司晴攝
紅色經典潤童心,童心共緬革命魂
實踐團成員陳俞以紅色經典作品《可愛的中國》為載體,帶領孩子們開啟紅色文化之旅。"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你們覺得這位母親可愛嗎?" 她以飽含深情的語調拉開紅色誦讀活動序幕。她精心拆解文本中 "以言氣候,中國處于溫帶,不十分熱,也不十分冷,好像我們母親的體溫,不高不低,最適宜于孩兒們的偎依"等意象,通過情景化演繹將革命先烈方志敏筆下" 蠻可愛蠻可愛 "的祖國母親形象,轉化為可視化的情感符號。當讀到" 以言國土,中國土地廣大,縱橫萬數千里,好像我們的母親是一個身體魁大、胸寬背闊的婦人 " 時,她特意放慢語速,引導孩子們閉眼想象祖國的壯麗山河,教室中隨即響起此起彼伏的吸氣聲,孩子們稚嫩的臉龐上寫滿對祖國的向往。
在互動誦讀環節,陳俞邀請同學們依次演繹經典段落。孩子們用清澈稚嫩的童聲誦讀語句,雖未經歷戰火年代,卻通過文字力量感悟到革命先輩對祖國的赤誠熱愛。現場形成 "一人領讀、眾人跟讀" 的沉浸式誦讀氛圍,讓紅色文本在聲音傳遞中煥發時代生命力。童聲里的赤誠與文本中的熱血交織,形成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讓紅色詩篇在聲浪中傳遞信仰火種。
陳俞朗誦紅色作品《可愛的中國》 陳文靜攝
同學參與朗誦 彭思宇攝
知識競答強認知,童心向黨筑根基
為了進一步加深小學生們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實踐團隊精心設計了 "紅色知識闖關" 活動。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同學們熱情高漲。競答題目涵蓋了新中國成立時間、建軍節日期等多個方面的紅色知識。
“新中國成立的時間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建軍節是哪一天?” 隨著實踐團成員陳俞的提問,小學生們紛紛舉手搶答,現場不時響起陣陣掌聲和歡笑聲。小學生們在搶答中不僅鞏固了已有認知,更通過同伴交流與現場講解收獲了新知。他們積極思考、勇于應答的表現,充分展現新時代少年對紅色文化的濃厚興趣與強烈愛國熱情。
陳俞組織紅色知識競答活動 陳文靜攝
同學積極參與答題 彭思宇攝
從紅色經典誦讀到知識競答,紅色基因在此刻完成代際傳遞。"愛潤童心,薪火育人" 團隊成員們以聲為介、以情為橋,用沉浸式課堂讓革命歷史可觸可感,為紅色文化搭建傳承之橋,讓中國精神在鄉土大地煥發新生,以青年擔當詮釋家國情懷的時代內涵。實踐團成員一致表示,將把此次實踐所悟內化為成長動能,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持續深耕鄉村文化沃土,以專業所長賦能支教興農,既做紅色故事的講述者、文化傳承的擺渡人,更以青春之我投身鄉村振興洪流,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