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為“三農”工作指明方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通過發展特色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作為我國重要的優質酥梨產區、區域特色果業核心區,閻良區李橋村以酥梨種植為依托,帶動鄉村在脫貧工作成效顯著。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市場競爭愈烈,觀念硬化、品種老化、技術滯后、銷售渠道單一等問題逐漸顯現,制約著酥梨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深入考察酥梨產業的發展痛點,助力李橋可持續發展,西安理工大學“酥梨振興,農心向陽”實踐隊赴閻良區李橋村開展深度調研活動。
接洽村委,座談明方向
實踐隊首站抵達李橋村村委會進行訪談交流。在與村委會負責人的深入溝通中,實踐隊從酥梨種植規模、單位面積經濟效益等基礎數據入手,逐步延伸至市場銷售渠道、客戶群體分布現狀,并就種植環節的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進行了探討,重點聚焦產業升級新方向——電商銷售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系統梳理了酥梨產業發展的全鏈條環節。
通過訪談,實踐隊明確掌握了李橋村酥梨振興的核心瓶頸:品牌知名度不足導致市場認知度有限,銷售渠道單一則制約了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拓展。這兩大問題,成為團隊后續制定助農方案的關鍵靶向。
步履鄉間,問卷訪民聲
為獲取真實信息,實踐隊成員攜帶精心設計的問卷,走入田間地頭,對種植戶開展深入的調研,走進干部家中,深入種植訪談,從種植技術到銷售難題,從成本問題到收入期望,隊員們用拉家常的方式收集到百余條一手信息。信息匯總分析后,“品牌宣傳力度不足”、“銷售渠道單一”、“酥梨種植成本高昂”被識別為當前農戶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需求痛點。這些來自田間地頭的真實聲音,為實踐隊后續建言獻策、精準助力產業升級提供了關鍵依據。
引智賦能,專家破迷津
實踐隊特邀李橋酥梨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閻良區有機富硒果蔬產業協會會長劉宗維進行專題指導。劉老師不僅系統介紹了國內外酥梨優良新品種的選育背景、特性優勢、適應性、市場前景及新品種的迫切研發需求與種植推廣,還談及到了中草藥施肥的特色技術,為隊員們開啟了品種優化的“知識寶庫”;在交流過程中,隊員們還針對村民關心的種植產量與收益,病蟲害防范等問題向劉老師請教并記錄下詳細的種植要點。
帶著理論的智慧與實踐的鋒芒,“酥梨振興,農心向陽”實踐隊奔走在鄉土一線,把握了產業鏈與品牌現狀,對此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團隊與基地負責人保持緊密聯系,持續為其建言獻策,提供品牌打造新思路,堅持將論文寫在產業發展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