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耀鈞 單位:北京化工大學
清晨的陽光灑在北京化工大學昌平校區的文理樓前,一群身著志愿服的學生正有條不紊地整理共享單車;勞動實踐田里,同學們在完成學習任務后,積極參與田間地頭的勞動鍛煉——這些日常場景,正是數理學院推進德育勞育融合、培育時代新人的生動縮影。作為一名北化數理學子,在參與德勞實踐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以德為魂、以勞為基”的成長力量。
今年暑假,我隨“八秩薪火”實踐團赴湖南溆浦進行暑期社會實踐。面對溆浦屈原學校的孩子對數學和物理知識的渴求,我們用手工講解莫比烏斯定理,用紙橋的物理小實驗激發興趣。當一座精心制作、結構精巧的紙橋模型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驚嘆聲此起彼伏。這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動手實踐和創新精神的啟蒙。我也突然明白:德育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用專業能力傳遞溫暖的擔當。這種“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實踐,讓“服務國家、奉獻社會”的信念從課本走進了現實。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們同時將知識與情懷的傳遞延伸至溆浦深厚的紅色沃土。團隊成員發揮組織與培訓專長,為屈原學校選拔出的 20名有意愿、有潛力的學生,開展了一場系統、專業的“紅領巾志愿講解員”培訓,服務目標是溆浦縣重要的紅色地標——向警予同志紀念館。在溆浦的日子里,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紅色薪火的見證者、參與者,是與少年們一起,在紅土之上,重新生長的追光人。
“勞動不是負擔,而是提升專業能力的‘磨刀石’。”這是我在參與北京化工大學后勤部宿舍控煙與宿舍檢查勞育活動后的最大感悟。不同于傳統勞動,該勞育始終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在宿舍控煙檢查中,我們不僅逐樓逐間排查違規吸煙現象,還進行控煙健康宣傳,推動無煙健康校園建設。在宿舍安全檢查志愿工作中,我負責梳理電路隱患、消防設施配備等問題,從學習安全標準到設計檢查清單,既提升了細致排查的實踐能力,也加深了對“校園管理中數理邏輯應用”的理解。
回望這段勞育實踐,我愈發堅信:勞動是大學生成長的“必修課”,它不僅錘煉我們的專業本領,更塑造我們的責任意識與價值追求。從對勞動的懵懂認知,到在實踐中理解勞動的意義,再到主動用勞動踐行責任 —— 這份勞動意識的成長,是我們從“數理學子”成長為 “時代青年” 的生動軌跡。未來,我愿繼續以勞動為筆,在青春的畫卷上書寫更多關于成長、關于擔當的故事。
德育指引勞育方向,勞育深化德育認知。我們在勞動中踐行德育要求,在德育引領下深化勞動認知。我們既成為精通數理的“明白人”,更成為品德高尚、勤于實干的“追夢人”。作為新時代北化數理學子,我們深知:德育是青春的“定盤星”,勞育是成長的“壓艙石”。未來,我們將繼續以嚴謹的數理思維涵養品德,以扎實的勞動實踐錘煉本領,在科技報國、服務社會的征程中,書寫屬于數理青年的德勞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