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21日至八月25日,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勝芳傳薪”暑期社會實踐團赴霸州市勝芳鎮,開展為期五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勝芳音樂,釀酒,拓印的現狀及發展、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社會調研。
體驗勝芳文化,感受文化魅力
實踐走訪過程中團隊親身體驗了勝芳的拓印,花燈,釀酒,南音樂會以及小車會。在拓印中,團隊親身上手,感受文化脈搏,體會拓印的精雕細琢;在花燈里,團隊傾聽講解,領略老師傅花費數月光景用玻璃紙制造的文化作品;老酒館內,團隊觀看一缸缸老酒,陳香撲鼻,感受著釀酒技法跨越歲月而不衰的魅力;南音樂會,楊老師拿出工尺譜,耐心地講解南音樂會的技藝傳承,兩百年前的聲音在一代代傳承之下變得越發和美;北梨園小車會,團隊撐起小車,帶上鳳冠,古老的戲曲在今天依舊充滿活力,是每逢過年必須唱上一整天的文化符號。“沒有勝芳這個總會,勝芳的文化不能發展的這么好。曾經72個會,將近一萬多人,那時候的勝芳熱鬧著哩。”就像許老會長說的那樣,勝芳的文化長在大大小小的會上,村民們歡歡喜喜,在看會,入會之中將勝芳的文化代代傳承。勝芳大大小小72個會,平均下來一個會要到150人左右,覆蓋人數達到驚人的萬人規模。各種不同的文化會不僅推動了勝芳文化的代代傳承,更激發了勝芳文化的創新發展。同時各種文化活動的舉行,也讓勝芳文化旅游業蓬勃發展。
圖為許士杰老會長講解勝芳總會發展歷程。楊警 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學習制作拓印。 何鑫 供圖
入戶調研,傾聽文化之聲。
實踐團隊走入勝芳鎮南音樂會、小車會,與非遺傳承人進行深入交流。“你們的技藝如何向下傳承?”“口傳心授,現在科技發展了也可以進行錄音,方便了很多。”在與楊老師,劉老師交談的過程中,實踐團了解到當地文化傳承受限于代代相傳的口傳心授,有些優秀傳統技藝在傳承中遭到了遺忘丟失。深刻感受到了文化傳承的不易與科技賦能保護文化傳承的緊迫性,堅定了團隊成員們以青春為名,助力文化傳承的決心,同時也深刻意識到科技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推動作用。
圖為小車會劉彥河老師介紹小車會使用的道具。王珺熙 供圖
走訪當地村民,深探文化傳承困局。
實踐期間,團隊成員前往勝芳鎮對當地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拿起紙筆進古鎮,邁開雙腿去調研。獲得20余份有效問卷。“我們這邊老人不識字,去找年輕小孩吧。”在面對面的走訪調查中,團隊成員了解到當地老一輩居民不識字的情況時有發生,文化傳承受制于文化水平。不識字,基礎的信息都難以辨別,文化傳承就在文化水平上被卡了脖子。期盼文化傳承的未來,是年輕一代投身文化傳承事業,為其注入新鮮的血液;加強文化宣傳活動,讓更多當地年輕人了解傳統文化魅力;搭建“政府+大會”的對話機制,得到更多社會資源的支持是勝芳文化傳承人們的共同心聲,也是推進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推手,是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基石。
談及文化傳承與文化旅游產業的關系,正向許老會長所說的:“沒有勝芳大大小小的會,沒有傳承人們一代接一代的傳承,勝芳的文化怎么發展。文化發展不起來,游客來看什么?”未來,實踐團將持續關注勝芳的文化發展,為勝芳的文化宣傳盡一份力。
圖為實踐團隊與小車會傳承人合照。 王珺熙 供圖
本次實踐之旅已經結束,但勝芳文化發展之旅仍在繼續。代代薪火永流傳,“勝芳傳薪”的故事仍在書寫新的篇章。未來,實踐團隊將繼續立足勝芳大大小小的文化會,助力勝芳的文化傳承生生不息。(通訊員 苑一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