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亮未來”配電工程實踐團配電消防系統學習
2025年8月7日,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亮未來”配電工程社會實踐隊走進泰安岱宗萬閱府項目,開展了以消防系統及其電路設計學習的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不僅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之旅,更是一次安全與責任的深度學習。
實踐當天,在項目方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隊首先進入了小區的消防監控室。這里被稱作整個消防系統的“神經中樞”,所有火災報警信號、設備運行狀態和聯動控制信息都在此匯集。工作人員耐心地為隊員們介紹了火災自動報警控制器、應急廣播系統、消防電話、噴淋泵和排煙風機的電氣控制柜等核心設備。
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堂知識“活”起來。
參觀過程中,許多同學不時將眼前的設備與自己在課堂上學習過的電路基礎知識聯系起來。比如,有隊員提到:“以前學的只是電路圖紙,現在看到這些成套設備,才真正體會到電氣控制在實際工程中的重要性。”還有同學在記錄筆記時感慨:“一次完整的報警聯動過程,其實就是信號采集、傳輸、處理和執行的連續電氣過程,這讓我對專業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這種從紙面知識到現場實物的轉化,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專業學習的意義。大家紛紛表示,只有真正走進社會、接觸工程,才能理解“電氣工程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基石”。
團隊協作,共同成長。
此次社會實踐既是一次專業學習的機會,也是一次團隊協作的鍛煉。在整個過程中,隊員們分工合作,有人負責提問,有人負責記錄,有人負責拍攝整理資料。大家互相補充、共同討論,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交流總結環節,實踐隊員們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思考,不僅加深了彼此的理解,也增進了同學間的凝聚力。許多同學表示,這種共同探究、互相啟發的氛圍,使他們感受到團隊學習的力量,也為今后的大學生活和科研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為學生們搭建了了解社會、提升素養的平臺,更展現了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未來,社會實踐隊也將繼續走進更多工程項目,把課堂學習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為成長為新時代的電氣工程師打下堅實基礎。
文丨范子皓
圖丨劉翼凡
隊長丨劉翼凡
指導老師丨邱瑤、趙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