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新茶香”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故事,始于一份特別的牽掛——團隊隊長的家鄉在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河鎮民族村,家族三代人守著都勻毛尖茶園、與茶為伴。這份深植于鄉土的茶緣,成為團隊開展實踐的初心。團隊將目光投向這片茶香彌漫的土地,用一個暑假的時間,探尋都勻毛尖茶葉里的鄉村故事,也為家鄉的茶產業做些實事。
要幫茶鄉,先懂茶鄉。團隊成員懷揣著責任與使命,一頭扎進了大河鎮的茶園與產業鏈中。我們走在田埂上,幫助正在采茶的茶農,一邊采茶一邊提問,耐心傾聽茶農在種植、銷售過程中的困惑與期盼,收集第一手資料。同時,團隊走進三都水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河鎮人民政府、大河鎮紅光村委員會等單位,與相關負責人深入交流,探討都勻毛尖種植的政策支持、發展規劃等關鍵問題,為產業發展尋求政策指引。此外,團隊還前往三都縣高山霧茗生態茶葉基地、大河鎮永衡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當地企業,實地考察都勻毛尖的炒制工藝、生產流程以及市場銷售情況,全面了解茶葉產業的產業鏈條。這一路走來,團隊用腳步丈量著這片土地,用真誠感受著茶葉產業的脈動,為后續的實踐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敏銳地發現,茶田中的采茶人大多是年邁的老人和稚嫩的留守兒童。炎炎夏日,他們在茶叢中辛勤勞作,汗水浸濕了衣衫,卻依然堅守在崗位上。這一幕深深觸動了團隊成員的心。團隊成員沒有袖手旁觀,而是迅速行動起來。他們為在烈日下采茶的茶農們送去了清甜的西瓜和解暑的飲水,用一份份清涼傳遞著關愛與溫暖。在隊長的帶領下,團隊全員向茶農學習采茶技術,從辨別茶葉的嫩芽到掌握正確的采摘手法,每一個環節都認真對待。雖笨拙卻堅定地走進茶田,與茶農一同勞作,體驗著采茶的艱辛。傍晚時分,團隊成員們輪流背起沉重的茶葉,徒步送往炒茶廠售賣,切身感受著茶農日復一日的辛勞。在這片茶田里,團隊成員們用汗水詮釋著擔當,用行動踐行著責任,與茶農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鄉村振興是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黔新茶香” 團隊積極投身其中,為大河鎮的茶葉銷售貢獻力量。團隊成員與當地茶農攜手,走進茶田開啟線上直播。在鏡頭前,團隊成員則詳細介紹茶葉的品質特點和功效,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為茶葉銷售開辟了新的渠道,讓茶香飄向了更遠的地方。與此同時,團隊內茶學背景的同學還發揮專業優勢,對當地的茶葉進行了科技檢測。通過科學的檢測手段,對茶葉的成分等指標進行分析,為茶葉的品質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這份公益科技賦能,不僅提升了當地茶葉的市場競爭力,也為茶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用青春的智慧助力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四、茶香傳韻:讓茶文化進生活,擦亮茶鄉特色 “金名片”
在走訪炒茶廠時,團隊成員發現大量的茶葉廢料被閑置丟棄,十分可惜。為了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團隊成員們想出了妙招,收集合作社的茶葉廢料,將其變身為傳播茶文化的載體。團隊帶著這些特殊的“材料”,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茶文化體驗活動。在紅星移民社區,與居民們一起用茶葉扎染手作,感受傳統工藝與茶香的碰撞;在城南移民社區,教孩子們制作茶葉手工皂,讓茶文化的種子在幼小的心田扎根;在高平鳳凰實驗學校,開展制作茶葉香牌活動,讓茶葉流淌出新的生命力;這些活動不僅讓茶葉廢料煥發了新的生機,更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名片,讓茶香浸潤了更多人的心田,為傳承和弘揚茶文化貢獻了青春力量。
這個夏天,“黔新茶香” 團隊在三都縣大河鎮的每一步,都踩著茶香,也印著初心。我們用調研摸清路,用雙手暖人心,用創新謀發展,只希望能讓這片土地上的茶葉長得更好、賣得更火,讓茶農的日子像泡開的茶葉一樣,舒展又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