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南寧學院“烽火守魂,匠心筑夢”——“不孤”薪火相傳實踐團抵達柳州市鹿寨縣第一站——鹿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實踐團成員通過實地探訪、史料學習、互動交流等方式,深入挖掘鹿寨紅色資源,感悟革命先輩的奮斗歷程,讓紅色薪火在實踐中持續傳遞。
在鹿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服務中心曹貽高同志向實踐團成員詳細介紹了局內的基本情況。鹿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秉持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職業的理念。該中心融入“紅色文化、軍旅文化、雙擁文化”元素,承擔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優撫幫扶等事務,指導鄉鎮服務站規范化服務,力求讓退役軍人、現役軍人、軍人家屬及黨和政府都滿意,增強退役軍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曾獲群眾贈予的致謝錦旗。“退役不退奮進志,轉崗不轉報國心”等表述及軍人誓詞、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展成就等內容,彰顯了對軍人軍屬的重視與尊崇。
圖為實踐團于鹿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參觀學習
隨后,一場意義深遠的座談會在服務中心召開。座談會上,烈士家屬、62年老黨員歐陽楊碧女士深情講述了父輩的革命經歷。她的父親是一名地下工作者,2023年被追認為烈士。歐陽楊碧前輩眼中閃著淚光,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的講述了四寶村的剿匪往事,同時叮囑我們年輕人銘記先烈骨氣,珍惜和平,傳承守護江山的責任。83歲的退役軍人藍春華老爺爺分享了自己的經歷。藍春華爺爺出身軍旅世家,父親1929年參加紅軍,兄弟三人分別投身海、空、陸軍,他1964年參軍,雖條件艱苦卻心懷為國站崗的堅定信念。
李清來爺爺講述了往事的英雄事跡,李清來爺爺1965年參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曾在貓耳洞浴血奮戰,由此聯想到江口剿匪戰士的艱辛。他強調這些歷史是國家之根,江口剿匪勝利為農會開展工作、百姓分得田地奠定基礎,“匪患根除,民樂業興”是先烈用生命換來的。
圖為實踐團于鹿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座談會傾聽李清來爺爺講述了往事的英雄事跡
前輩們的講述,是對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對后輩的殷切囑托。這份慰問,讓我們與歷史對話,與英雄共鳴,更讓我們明白:如今的安穩生活,是先烈用鮮血鋪就;傳承紅色基因、守護家國安寧,是我們必須扛起的責任。我們會將這份感動與銘記深埋心底,以行動續寫對先烈的承諾,讓英雄精神代代相傳。
圖為實踐團于鹿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