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25日,西安翻譯學院國際語言文化學院“陽光筑夢團”在指導教師陳福禮的帶領下,赴陜西省寶雞市鳳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深入探訪當地紅色遺址、重大工程遺跡與現代鄉村產業一線,以多語種專業能力為紐帶,探尋精神根脈,助力鄉村振興,書寫青年擔當。
走進歷史現場,感悟奮斗初心
在紅光溝航天舊址,團隊成員面對泛黃的設計圖紙與銹跡斑斑的實驗設備,聆聽講解員講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航天工作者在此艱苦創業的故事。“這些儀器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的歷程,每一處磨損都是一段奮斗的印記”,團隊成員在參觀后感慨道。

鳳縣革命紀念館內,實踐團通過大量歷史文物與場景復原,深入了解兩當兵變等革命歷史事件。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無聲訴說著烽火歲月中革命先輩的堅定信仰與為民情懷。
重走奮斗之路,體驗攻堅艱辛
在寶成鐵路精神教育基地與靈官峽,團隊實地考察這條被譽為“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的偉大工程。陡峭的峽谷中,至今保留著當年建設者鑿山開路的痕跡。團隊成員重走部分施工棧道,親手觸摸粗糙的石壁與冰冷的鋼軌,體驗“一筐砂石一寸路”的艱辛。
“只有在現場,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寶成精神”,隊長在體驗后表示,“這種奮斗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現實意義。”

對話產業一線,助力鄉村發展
團隊調研了東河橋村“青野・牧星人麓營地”和鳳縣花椒產業基地。目前正通過發展研學旅游和新媒體推廣等方式推動旅游復蘇。花椒基地工作人員介紹了當地花椒品種改良和產業發展情況。據介紹,"鳳椒1號"等新品種的推廣使畝產量顯著提升,通過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建設,促進了產業升級。花椒產業依托科技育種與統一經營模式,將傳統種植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探索出一條特色產業發展之路,成為當地富民的特色產業,這是信息化所帶來的新媒體賦能、科技興農與文旅融合,正成為鳳縣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

當青春的腳步遇見厚重的歷史,當專業的智慧對接鄉村的需求,一幅新時代青年與鄉村振興“雙向奔赴”的畫卷正在鳳縣徐徐展開。陽光筑夢團的成員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青春的價值,正在于扎根土地、服務人民、奉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