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氤氳的茶香在大別山深處的教室里彌漫,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啟蒙課正在上演。7月1日,安徽六安市金寨縣黃尾村光愛學校迎來了淮北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茶韻賦能鄉村 愛心筑夢童行”暑期社會實踐隊。大學生們將專業知識化作橋梁,為這所特殊學校里的36名學生精心設計了一堂融合傳統文化精粹與現代科學知識的“茶葉遇見化學”實踐課,在孩子們心中點亮了探索世界的好奇之燈。
“一片小小的茶葉,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千年智慧,也蘊藏著現代科學的奇妙密碼。”實踐隊員張慶業的開場白,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他沒有直接拋出深奧的概念,而是從神農嘗百草的古老傳說講起,將茶葉如何沿著絲綢之路走向世界的故事娓娓道來,讓孩子們在歷史的脈絡中感受茶文化的厚重底蘊。話題自然過渡到現代生活,張慶業拿起一片翠綠的茶葉,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發問:“為什么茶湯清澈透亮?為什么喝茶能讓人精神一振?答案就藏在化學的世界里。”

他巧妙地將專業術語轉化為生動的比喻:茶葉中的茶多酚被稱作“健康衛士”,如同勇敢的士兵抵御身體里的“氧化侵襲”;咖啡堿則是“提神小鬧鐘”,輕輕喚醒沉睡的活力。抽象的化學知識瞬間變得親切可感。“老師!茶葉放久了顏色變深,也是化學在‘變魔術’嗎?”孩子們踴躍提問,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茶香浸潤著教室,知識的清泉在互動中悄然流淌。
為了讓知識的火花持續閃耀,實踐隊員姚茉涵、侯榮潔、許成鳳鳴精心策劃了趣味十足的知識問答環節。“茶葉中的‘健康衛士’是誰?”“泡一杯好綠茶,水溫多少度最合適?”一個個源于生活、緊扣課堂的問題接連拋出。
課堂氣氛瞬間沸騰。孩子們的小手齊刷刷舉起,爭先恐后,唯恐錯過展示的機會。“是茶多酚!”“80度左右!”清脆自信的回答聲、同伴鼓勵的掌聲和歡笑聲此起彼伏,科學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被徹底點燃。

實踐隊用心準備的禮物更是點睛之筆——印有清雅茶葉圖案的書簽,書寫著茶文化的詩意;造型別致的化學元素(如碳C、氫H、氧O)匙扣,則閃耀著科學的光芒。“這個‘碳(C)’元素鑰匙扣,是構成我們生命的基礎,就像知識是照亮未來的基石一樣重要。”姚茉涵將一份禮物遞給一位安靜的女孩,輕聲解釋著。孩子們愛不釋手地摩挲著書簽,把玩著匙扣,科學探索的種子伴隨著這份特別的溫暖,深深植入心田。

課后,實踐隊員們懷著更深的關切,與光愛學校教務處俞嗣貴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俞老師動情地介紹:“這里的孩子,90%以上是失去依靠的孤兒、曾流落街頭的兒童或來自極度貧困家庭的留守兒童。光愛學校是他們遮風避雨的家園,所有學習和生活的費用全免,只為讓他們有個安穩的成長環境。”然而,談及孩子們的教育,特別是科學教育,俞老師的語氣變得凝重:“這是我們最大的短板。缺乏專業的科學教師,實驗器材幾乎空白,科普讀物和活動更是稀缺。孩子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渴望了解星辰大海、微觀粒子,但我們能提供的平臺和資源,實在有限。”
這番坦誠而沉重的講述,深深觸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大學生。“他們需要的遠不止書本上的知識,更是一個被看見、被點燃、被賦予可能的機會。”主講人張慶業課后感慨道。實踐隊隊長姚茉涵堅定地表示:“‘茶韻賦能鄉村,愛心筑夢童行’,這不僅是我們的行動主題,更是對未來的承諾。這次活動只是一個起點。我們將持續關注光愛學校的實際需求,積極鏈接高校和社會資源,并呼吁更多力量共同關注鄉村困境兒童的科學啟蒙教育,努力為他們補齊這塊影響未來的短板。”

通訊員/姚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