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財經大學“田野之聲”團隊入選全國“三下鄉”“財經報國青年力行”專項300強。8月30日,團隊深入淄博市淄川區龍泉鎮、博山區東頂村,聚焦農文旅融合痛點,探尋以非遺活化為引擎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邂逅琉璃技藝:中華琉璃文化創意園解鎖非遺文旅新玩法
在中華琉璃文化創意園,龍泉鎮代表性非遺——琉璃制作技藝,通過“可觸摸、能參與”的沉浸式體驗煥發新活力。團隊成員近距離觀摩鍛造工藝、鑒賞藝術精品并親手體驗燈工制作,切身感受當地依托非遺資源構建的“展示-體驗-銷售”一體化文旅發展模式。
圖為團隊成員體驗燈工制作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琉璃展廳
“我們目前也在研究,想要開辟一個新途徑,打造更多的體驗項目,讓研學活動更有廣度和深度。”龍泉鎮的工作人員向團隊介紹了接待研學團隊的情況,同時介紹了周邊可聯動開發的文旅點,為團隊設計研學路線厘清了脈絡;诖耍瑘F隊計劃融合琉璃文化元素,研發創新性文創產品,以財經智慧賦能非遺技藝的市場傳播與價值提升。
圖為團隊成員與龍泉鎮工作人員深度交流

圖為團隊成員在中華琉璃文化創意園合照留念
觸摸鐵器溫度:鐵壺博物館感受傳統鐵器的非遺新生
鐵壺流雅韻,龍泉水如茶。走進鐵壺博物館,濃郁的鐵器文化氛圍撲面而來。展廳內,從明清時期的老鐵壺、農耕鐵器,到現代創新設計的生肖主題鐵壺等等,近千件展品串聯起龍泉鎮“鐵器之鄉”的百年傳承史。拿起一只鐵壺細細觀賞,隊員們發現上面滿是細節,壺體、壺蓋、壺提梁等都雕刻著精致的花紋,一些壺體上還刻畫著齊文化元素,讓地域特色充分彰顯,每一只鐵壺都是一件獨具匠心的藝術品。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鐵壺博物館
與傳承人戚平川老師的交流,讓團隊成員們對這項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有了更深地理解。“我們有專門的場館供學生們體驗,他們能自己動手制作小產品,上面也可以加入一些文化元素、時尚元素,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更加有活力。”每一件手造鐵壺,都離不開匠心傳承和一代代人的努力,團隊想通過設計文創產品、打造高質量訪學內容,讓更多的人認識這項非遺,實現技藝的活態傳承。
圖為團隊成員同非遺傳承人戚平川老師交流
品味古村古韻:八陡老街讀懂古鎮的歷史與傳承
來到八陡老街,每一處景致都透著時光沉淀的味道。跟隨講解員的步伐,成員們一一領略著古村落風貌、地域民俗文化以及傳統美食的魅力。聽當地負責人介紹,近幾年來東頂村黨總支、村委會對八陡老街開啟了修繕,構建起集古村落保護、鄉村旅游、傳統特色飲食于一體的品牌產業,讓這條千年老街在新時代續寫新的文化篇章。八陡老街的“古”,是歷史的沉淀;而老街的“新”,是傳承的力量。了解到當地已開設5D軌道影院、陶染坊等研學體驗,同時也計劃融入更多特色非遺項目,團隊也表示想要積極參與到古鎮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中,貢獻文旅發展新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八陡老街

圖為團隊成員在八陡老街合影留念
三下鄉實踐活動是連接高校智力資源與鄉村發展需求的重要橋梁,給青年人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扎根基層、實現價值的平臺。通過三下鄉活動,團隊更清晰地看到了淄博農文旅發展的活力與潛力。無論是中華琉璃文化創意園里“讓非遺年輕起來”的創新探索,龍泉鐵壺博物館中“讓鐵器活起來”的傳承實踐,還是八陡老街“讓古街旺起來”的保護智慧,都印證了文化是靈魂、農業是根基、旅游是紐帶的發展真諦。團隊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進一步挖掘鄉村傳統文化資源,并努力活化創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農興旅,讓鄉村文化釋放更多的活力。
。ㄍㄓ崋T:張嘉一 李佳璐 王藝蒙 趙新宇 韓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