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尋鹽堿地治理以及農業灌溉優化的有效辦法,助力鄉村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近期專門組織了師生調研團隊,前往當地的團場開展“鹽堿地與灌溉優化調研”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團隊通過實地考察、與農戶面對面交流等多種方式,去收集相關資料,為后續的科研實踐以及技術服務做充足準備。
圖為學生考查棉花地鹽堿情況 隊長白淯彬攝
活動一開始,團隊來到了十團的棉花種植地。一到那兒,成員們紛紛走進棉花地里進行土壤采樣工作。大家有條不紊地在各個不同的地塊選取有代表性的采樣點,現場對土壤的鹽堿度、濕度等關鍵指標進行檢測,并且把采集的樣本留存好,同時仔細觀察棉花的生長情況,分析土壤鹽堿程度對棉花的株高、葉片發育等方面產生的影響。
圖為學生考察棉花地土地鹽堿程度 隊長白淯彬攝
最后,團隊來到了十一團的梨園種植區。在當地老鄉的引領下,成員們走進梨園,查看梨樹的生長狀態以及果實的掛果情況。從老鄉那得知,這個梨園每畝的產量能穩定保持在1至1.5噸左右,單個梨子的重量大概在80至100克之間,等梨子成熟后,售賣價格是每公斤4.5元。同時,老鄉還介紹了梨園在灌溉節水、土壤養護等方面所采取的一些做法,團隊結合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就“怎樣通過優化灌溉讓果實的品質和產量進一步提高”這一問題提出了初步的建議,得到了老鄉的認可。
圖為學生與當地老鄉交流探索梨園實際情況 隊長白淯彬攝
這次調研活動意義非凡,它讓師生們實實在在地深入到了農業生產一線,全面掌握了鹽堿地以及農業灌溉方面的實際情況,為學院后續開展相關的科研項目、提供有效的技術服務筑牢了根基。接下來,學院會對此次調研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去探尋更契合當地實際需求的鹽堿地治理與灌溉優化方案,真正為鄉村振興貢獻出水利建筑學科的一份力量。
圖為此次活動全體學生合照 隊長白淯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