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宿州市碭山縣促進鄉村振興實踐小分隊
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號召,近日,由六名來自滁州學院的學生組成了實踐隊赴安徽省碭山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深入鄉村一線,通過座談調研、實地走訪、教育幫扶等形式,精準對接當地需求,用青春力量助力碭山發展。
">
一.走訪洪河村村委 摸清需求謀實策
實踐隊首站來到碭山縣洪河村村委會,與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開展座談交流。會上,村支書詳細介紹了洪河村的基本情況:全村以酥梨、蘋果種植為主要產業,近年來雖依托特色農業實現初步增收,但仍面臨產業鏈短、年輕勞動力流失、基礎設施待完善等問題。隊員們認真記錄村民訴求,重點圍繞“如何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如何吸引青年返鄉創業”“如何借助電商拓寬銷路”等話題展開討論,現場形成《洪河村發展需求清單》,為后續幫扶工作找準方向。“你們的想法很貼合村里實際,希望能幫我們多想想辦法!”村主任對實踐隊的細致調研表示感謝。
二.走進千畝梨園 探尋特色產業發展路
作為“中國酥梨之鄉”,碭山的梨園是當地產業振興的核心載體。實踐隊來到洪河村周邊的千畝梨園,與種植戶一同穿梭在枝葉繁茂的果樹間。正值酥梨掛果期,隊員們向果農請教種植技巧,了解酥梨的生長周期、產量及銷售模式。針對果農提到的“傳統批發利潤低”“品牌辨識度不高”等問題,隊員們結合專業知識,建議通過“包裝升級+故事賦能”打造特色品牌,并現場拍攝梨園風光、果實特寫等素材,計劃協助制作農產品宣傳短視頻,助力提升碭山酥梨的市場吸引力。“這些年輕人懂技術、有思路,說不定能讓我們的梨賣得更好!”種植戶王大姐對隊員們的建議充滿期待。
三.開展教育幫扶 點亮鄉村孩童成長路
教育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實踐隊在洪河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暑期課堂”,為村里20余名留守兒童帶來豐富的課程體驗。隊員們化身“小老師”,既有生動有趣的科普小實驗,帶孩子們探索科學奧秘;也有繪本閱讀與故事分享,培養閱讀興趣;還開設了“紅色課堂”,通過講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厚植孩子們的愛國情懷。課堂外,隊員們還為孩子們送上精心準備的文具、書籍和體育用品,與他們一起做游戲、聊夢想。“哥哥姐姐講的故事太有趣了,我長大也要像他們一樣,去外面看看!”小朋友們的笑容里充滿了對未來的向往。
此次碭山之行,實踐隊用腳步丈量鄉村大地,用行動踐行青年擔當。隊員們表示,將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實際舉措,持續關注洪河村的發展需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產業升級和教育幫扶提供長效支持,讓青春之花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絢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