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實踐,探索民族文化與產業發展的融合之道,2025年8月13日至15日,四川輕化工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青耕羌鄉”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實地調研活動。團隊通過走訪、座談、觀察等方式,聚焦文化傳承、產業發展、民宿經濟及青年賦能等主題,用青春視角解碼羌鄉振興密碼。
激活文化基因 讓古老羌韻煥發新生
實踐首站,團隊來到中國古羌城,沉浸式感受羌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文創店鋪內,刺繡精美的傳統服飾、紋樣別致的民族飾品讓人目不暇接,店主通過一件件手工藝品,講述著羌族先民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生活的熱愛。“我們鼓勵學生將現代設計理念融入傳統羌繡,讓老技藝跟上新潮流。”阿壩職業學院的陳老師介紹,師生共同設計的羌繡筆記本、金屬書簽等文創產品已進入市場調研階段,部分還申請了專利。
針對文創產品市場化問題,實踐隊提出“讓文創融入日常場景”的建議,希望通過設計實用化、風格年輕化的產品,讓羌族文化以更鮮活的方式走進大眾生活。而在古羌城廣場,正在排練的羌族奶奶們用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文化的經濟價值:“游客來看我們跳舞,順帶買些特產、住上幾天,日子越來越有奔頭。”從創意設計到全民參與,羌族文化正以“活態傳承”的方式,成為拉動鄉村發展的“內生引擎”。
聚焦特色產業 為鄉村經濟注入新動能
茂縣的青山綠水間,藏著特色農業的發展密碼。8月14日,實踐隊深入青脆李基地、花椒地和瑞雪蘋果種植區,與農戶、種植戶面對面交流。在青脆李基地,現代化種植技術讓果實品質穩步提升,但收購商卻面臨著運輸成本高、銷售渠道窄的難題。“可以借助直播電商東風,讓青年返鄉人才牽頭,把果園變成‘直播間’。”隊員們結合專業知識,提出“農旅融合+電商推廣”的建議,希望通過打造采摘體驗游、拓展線上銷售渠道等方式,破解銷售困境。并結合當地特色為青脆李量身設計了一款包裝盒。這份充滿巧思的設計得到了團委書記的認可,認為其兼具美觀與實用性,目前已交由茂縣文旅局,助力該地區青脆李的推廣宣傳,讓這份來自田間的清甜被更多人知曉。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茂縣花椒,是當地村民的“致富椒”。實踐隊了解到,完善深加工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是花椒產業的發展關鍵。而多次在全國賽事中獲獎的瑞雪蘋果,也讓隊員們看到了優質農產品走向更廣闊市場的潛力,計劃通過校園宣傳、社交平臺推廣等方式,助力“好果子”賣出“好價錢”。
凝聚青春力量 共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民宿經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在茂縣坪頭羌寨,由村民房屋改造而成的民宿保留著濃濃的“家味”,干凈整潔的院落、獨具特色的羌族裝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避暑。“政府幫我們改造房屋、培訓服務技能,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就是夏天用水用電有點緊張。”民宿老板的話,讓實踐隊將“完善基礎設施”納入了調研建議。
實踐活動最后,團隊與茂縣團委書記座談,了解到當地正通過支持青年返鄉創業、開展志愿服務、建設“童伴之家”等舉措,讓青年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近期舉辦的阿壩州石榴籽工程主題活動,更是通過非遺展示、特色產品展銷、音樂會等形式,為青年創業搭建了文旅融合的新平臺。“大學生的新鮮思路能給茂縣帶來新活力,希望你們持續關注這里的發展。”團委書記的話,讓隊員們倍感責任在肩。
此次實踐活動中,“青耕羌鄉”實踐隊用腳步丈量羌鄉大地,用眼睛發現發展機遇,用智慧貢獻青春方案。團隊表示,將認真整理調研成果,形成具體可行的建議,為茂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輕化學子的力量,讓青春之花在民族地區的振興路上絢麗綻放。(通訊員 陳穎 熊宇鑫 羅雪鷗 倪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