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鳧村十五日:青春筆墨繪就村民共富新圖景
2025年7月19日成都訊
"魚鳧鄉韻"實踐團隊帶著厚重的文化使命進駐溫江魚鳧村,首周便深入村民生活脈絡。在村委會的指導下,隊員們系統梳理瀕臨失傳的魚鳧圖騰與農耕故事,將其轉化為圖文并茂的《村民文化傳承手冊》;針對村委提出的"讓老手藝煥發新生""為鄉村留住文化根脈"的囑托,團隊連夜開發出內含拓印模板、紋樣描摹工具的文化傳承工具包。當首套標注著古井傳說、節氣農諺的鄉土教材交付時,村委會鄭重囑托青年們:"期待你們架起古今橋梁,讓魚鳧文化真正走進村民生活!"
2025年7月27日魚鳧村現場
村活動中心彌漫著油墨清香,二十余位村民正與學子們共同投入文創生產。在臨時改造的文創工坊里,村民李阿姨小心翼翼地將絲網對準帆布袋,團隊成員指導她刮印魚鳧圖騰,靛藍色紋樣在棉布上逐漸清晰;隔壁工作臺上,村民張大叔手把手教年輕人編織竹紋書簽骨架,大學生則創新性地融入溫江稻穗元素。工坊后方,文創產品生產線有序運轉:村民分組進行圖案轉印、縫紉拼接、質檢包裝,首批三百件融合傳統圖騰與現代設計的帆布袋、鑰匙扣即將發往城區試銷。
2025年8月5日成果交付儀式
村委會廣場上,團隊交出扎根鄉土的三重厚禮:可量產的"魚鳧有禮"系列產品整齊陳列,每件附有村民制作編號的認證標簽;配套的《文創生產指導手冊》采用圖解形式,詳細分解絲網印刷、竹編鑲嵌等七道工序;同步啟動的"村民文創合作社"已擬定章程,明確產品利潤的30%用于扶持老藝人傳習工坊。當永久性"村民創作展陳墻"設計圖揭幕——特設的手作更新區、掃碼溯源系統與直播角,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團隊負責人吳攸表示:"這次實踐讓我們深刻領悟,真正的鄉村振興是讓村民成為文化的主角。手冊上的圖騰變成帆布袋上的花紋,老藝人手上的繭化作產品認證碼——這才是文化活態傳承的心跳聲。"此刻,合作社首批十二位村民技師正打磨"魚鳧稻浪"農產品包裝,而村活動中心檐下,數百個靛藍帆布袋在風中輕舞,袋面稻穗環繞的圖騰如躍動的脈搏,將千年古村的青春故事傳向遠方。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