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中強調,污水治理是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鄉鎮污水處理,絕非簡單的“治污”工程,而是一場守護生態底線的“保衛戰”。如何以科學的方式攔截污染、凈化水質,展現鄉村水清岸綠的生態活力,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南京師范大學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鄉約淮水,實踐興業”鄉村振興促進團“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調研結束。活動期間,團隊赴江蘇省淮安市,通過開展現場觀察、資料收集、座談走訪、普及宣講等系列活動,探尋淮安鄉村污水治理現狀,用專業學識丈量鄉野土地,以青春熱忱守護淮水碧波,讓環保理念扎根心田,讓振興力量隨清水流淌。
走訪鄉村看治理,細節之中見智慧——實地調研鄉村污水處理現狀
鄉鎮污水處理排放現狀錯綜復雜,從細微處著眼觀察至關重要。污水排放源頭多元,管網老化滲漏、散戶直排等小問題在鄉鎮普遍存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病灶”,卻如蟻穴般持續侵蝕著水環境。在淮陰區南陳集鎮孫莊村和窯廠村,村支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團隊實地學習農村分散式污染的治理之道,展現了基層干部為民眾排憂解難的務實擔當。
走進洪澤區黃集街道,團隊在曹圩村村主任引導下,實地參觀了村內小型污水處理設施,系統了解污水治理排放現狀。隊員們圍繞鄉村污水處理流程、污水收集處理模式的形成原因等核心問題展開提問,村干部耐心細致地逐一解答。村委會主任強調:傾聽群眾訴求、因地制宜開展污水治理工作,是治理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在參觀研學中,隊員們直觀看到了戶廁改造、散戶接入等“治污細節”的落地;在與村民的交流中,更真切感受到設施改造升級帶來的生活便捷,村民們對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以來人居環境的大幅改善紛紛點贊。這讓團隊深刻認識到:細微處的治理,從來都不只是冷冰冰的技術活,更是惠及民生的暖心事。
觀摩水廠學技術,直面問題思改進——深入污水處理廠探究實踐
團隊先后走訪南陳集污水處理廠和呂良鎮污水處理廠,在負責人帶領下參觀污水廠處理設施,觀摩學習污水處理流程和工藝技術,詳細了解污水處理廠的運營規模和發展現狀。參觀過程中,工作人員結合廠內設施,系統介紹了當前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機制,針對隊員們提出的現存不足、改進方向等問題進行了專業解答。交流中,工作人員坦誠指出散戶接入集體管網成本過高、少量生活污水直排等現存問題,并介紹了后續預設的改進方案。通過對多家污水處理廠的深入走訪與觀摩,團隊成員們深有感觸。從設施運轉的細節里,讀懂了治污的不易;在問題與方案的碰撞中,看到了改進的決心。這不僅是一次技術學習,更是一場“理論照進現實”的生動實踐。身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學習現有的成果,記錄不足,努力用專業智慧探尋答案。
座談共商治污策,協同管理破難題——交流探討污水治理機制
在盱眙縣天泉湖鎮與黃花塘鎮,團隊與縣、鎮、村三級相關部門負責人開展座談交流,深入了解污水處理政策及排污設施在居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座談會上,參會人員從頂層設計與目標設定、責任分工與資源統籌、實施過程與民眾參與、技術應用與區域協作、成效評估與未來展望等多個維度,系統闡述了鄉鎮污水治理總體規劃依據的政策文件與技術標準,解讀了農村污水治理的短期和長期目標,介紹了治理過程中的人員分工、資源統籌機制,以及督促各村莊與單位落實部署要求的具體舉措。通過交流,隊員們進一步認識到:科學、合理、系統地開展鄉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專項行動,需要建立專業管護隊伍,有序推進日常巡查與設施維護。當前,鄉鎮污水處理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分散處理設施維護困難,未來將通過明確管理內容、細化管理標準、建立健全運行維護管理考核機制等方式,強化污水處理系統的持續性與有效性。隊員們在座談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多部門協同配合與長效化管理機制的構建,或許是突破現有困境的重要突破口。
開設課堂傳知識,播撒種子育初心——開展污水治理科普活動
調研最后,團隊走進淮陰區馬頭鎮碼頭中心小學和盱眙縣黃花塘鎮舊鋪社區暑托班,結合調研收獲,梳理專業知識,為這里的鄉鎮小學生開設“循淮水足跡,筑治污防線”污水知識小課堂。課堂上,隊員們從污水的來源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污水對自然環境、動植物及人體的危害,介紹了污水處理流程與再生水利用方式。講解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如生活中可對洗菜淘米水進行二次利用、工地周圍噴灑水霧是為了降塵等,都是孩子們生活中可見可學的事例。
隨后,隊員們現場演示了"污水變清水"的科學小實驗。當加入“神秘物質”的污水從渾濁變得清澈時,圍觀的孩子們不禁歡呼起來。課程最后,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了節水問題,并與隊員們共同許下“屬于我們的節水約定”。愛水、護水的種子在幼小的心靈中播撒,期待在未來綻放出更絢爛的花朵。
此次活動實現了專業知識與實際應用的深度融合。隊員們循著“調研-學習-反思-行動”的路徑,收獲頗豐。調研中,團隊成員帶著專業知識走進污水廠與村落田間,將理論概念與實際設施相對應,與專業人員探討運維難題、聽基層干部講工作方法,不僅深化了對技術的理解,更認識到治污是系統工程,深切感受到身上的社會責任感。從污水治理出發,隊員們既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青年視角的獨特方案,又在實踐中實現了成長,收獲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