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走紅色遺址 體悟革命艱辛
念典村作為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實踐團首站來到沙崗卡炮臺山革命遺址,這里是當地重要的革命歷史見證地。據史料記載,在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先輩曾在此依托險要地形構筑防御工事,與敵人展開英勇斗爭。
通往山頂的1650級石階,每一級都鐫刻著革命先輩的奮斗足跡。實踐團成員頂著烈日,沿著陡峭的石階拾級而上,親身體驗革命先輩的戰斗環境。登頂后,861界碑巍然矗立,無聲訴說著這片土地的紅色記憶。
圖為實踐團赴沙崗卡炮臺山和界碑重走紅色記憶。謝燦燦 供圖
二、聆聽紅色故事 厚植家國情懷
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實踐團參觀了念典村村史館。館內系統陳列著革命文物、歷史照片和文獻資料,反映了革命戰爭年代軍民團結、浴血奮戰的感人場景。
“當年,我們村的群眾為革命隊伍送糧送水、傳遞情報,戰士們則依托地形開展游擊戰,共同譜寫了一曲軍民魚水情的壯歌。”村黨支部書記介紹。近年來,村里還通過合理開發當地紅色遺址、建立紅色雕塑、組織紅色宣講等方式,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實踐團還重點考察了由備戰洞改造而成的"紅色大講堂"。這里不僅保留了當年的武器裝備,還創新設置了入黨宣誓區、愛國主義教育展板等功能區,成為當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圖為大新縣念典村書記為實踐團介紹村史。謝燦燦 供圖
三、深入交流調研 感知鄉村脈動
為深入了解紅色資源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實踐團走村入戶開展調研。在村民家中,成員們詳細了解產業發展、收入變化等情況。村民黃奶奶高興地說:“這幾年村里路修好了,游客多了,我們的堅果、螺螄都賣上了好價錢。”
圖為實踐團與村中黃奶奶聊天訪談。謝燦燦 供圖
在與村黨支部書記的座談會上,雙方就紅色旅游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等議題展開交流。村書記介紹,念典村目前正在推進紅色旅游線路建設,但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專業人才不足、資金短缺等實際問題。實踐團成員基于調研數據,從紅色遺址保護利用、文旅融合發展等角度提出了具體建議。
實踐團帶隊老師表示:"根據調研情況,紅色資源在念典村鄉村振興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據悉,實踐團將協助村委完善發展規劃,探索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結合的具體路徑。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大新縣念典村書記合影留念。謝燦燦 供圖
四、歸途深思 踐行初心擔使命
針對當地紅色旅游發展,實踐團發揮專業優勢,初步完成了三項工作:一是編制紅色旅游線路優化方案,將分散的紅色遺址串聯成線;二是設計系列紅色文創產品樣稿,突出地域特色;三是制定村民講解員培訓計劃,提升服務質量。本次實踐不僅是桂工學子以專業技能服務邊疆的實際行動,而且為擦亮當地“邊關風情”紅色旅游名片貢獻了青春力量。“鄉村振興需要匯聚多方力量。我們將繼續關注念典村發展,用實際行動為革命老區振興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 黃紫怡 許佳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