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11日,河北工程大學礦業與測繪工程學院“守初心·賡血脈·傳薪火”青春向黨鄉村振興促進團深入邯鄲市永年區米窯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整合測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安全工程等學科優勢,通過科技服務、安全護航、科普教育等多元實踐,為河北省鄉村振興注入創新動能,彰顯新時代青年學子知行合一的使命擔當。

圖為實踐團隊在米窯村社會實踐結束后合照留念

圖為實踐團隊用無人機開展數據采集工作
智繪山河,無人機擘畫鄉村發展藍圖
依托高精度無人機航測技術,實踐團對米窯村實施全域航拍測繪,構建正射影像圖與數字表面模型,為村莊基礎設施規劃、土地集約利用提供精準空間數據支撐。此項技術成果直接服務于永年區“美麗鄉村”科學規劃,推動測繪科技創新在鄉村振興一線的轉化應用。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為村民講解科普安全知識
安全防護,多維行動筑牢鄉村安全屏障
安全工程專業師生深入農戶開展燃氣管道密封性檢測及用電安全隱患排查,運用專業設備精準定位風險點,現場指導整改并建立風險臺賬。同步創新宣教模式,設計可視化安全手冊強化應急知識,針對老年群體實施“一對一”講解,提升村民安全防范能力。團隊還積極參與米窯村防汛應急演練,普及暴雨避險與災后防疫知識,協同構筑“人防+技防”鄉村安全體系。
圖為實踐團隊在教小學生們試飛無人機
科技啟迪,科普課堂點燃少年科學夢想
在米窯村小學,團隊開設無人機科普課堂,通過實物演示、案例講解及模擬飛行操作,生動展現無人機在農業、防災等領域的應用價值。小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科技魅力,激發探索熱情。此次活動架起城鄉科技教育橋梁,為鄉村少年埋下科學創新的種子,賦能鄉村人才可持續發展。
圖為實踐團隊在永年區檢察院參觀學習法律知識
實踐育人,田間地頭淬煉青年使命擔當
社會實踐成為青年成長的重要課堂。團隊成員走訪王邊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周恩來調研伯延展覽館,在紅色研學中筑牢信仰根基;訪談基層包村干部、調研民營企業法治教育基地,解碼鄉村振興中的治理路徑與職業價值。通過主導編制《米窯村美麗鄉村規劃建議》、農村燃氣安全指南等成果,學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鄉村的實干能力,踐行“在服務中學習,在奉獻中成長”的育人理念,彰顯新時代大學生將小我融入國家發展的青春志向。
本次活動是河北工程大學深化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發展的生動實踐。未來,學院將持續推動校地合作,引導青年學子扎根燕趙大地,以科技創新賦能鄉村建設,為河北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貢獻高校智慧與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