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傳薪火,筑夢架橋梁
——返鄉宣講感悟
2025年,曲阜師范大學將迎70周年校慶。在這個特殊年份,作為翻譯學院2024級學子的實踐隊員,重回石家莊市第十七中學宣講,這場跨越三年的“雙向奔赴”,讓實踐隊員對成長、傳承與責任有了更深感悟。
站在班級講臺上,望著臺下師弟師妹們期待的面孔,實踐隊員懂了“薪火相傳”的重量。當說出“三年前我也和你們一樣”時,善意的笑聲讓宣講成了溫暖對話。展示校園風光照片,看到他們眼中閃爍的向往,實踐隊員意識到分享或許正為他們埋下未來種子。
專業介紹環節,實踐隊員沒急著羅列課程表,而是先問大家對翻譯專業的印象。同學們的回答讓實踐隊員想起高中時對語言專業的模糊認知。于是,實踐隊員結合自身經歷,把學習生活還原成具體場景,展示就業案例時,臺下的驚嘆讓實踐隊員明白,打破刻板印象要用真實經歷說話。
圖為“曲園七秩,薪火承韻”實踐隊員在分享大學生活李佩澤供圖
互動問答環節最讓人動容。有同學問學翻譯是否枯燥、要背很多單詞,實踐隊員分享自己鬧笑話的經歷,告訴他們語言學習重在交流樂趣。有同學關心海外交流項目,實踐隊員詳細介紹,看著認真記錄的他,實踐隊員仿佛看到曾經的自己。還有同學擔心英語基礎一般能否學好,實踐隊員坦誠分享自身經歷,鼓勵他們起點高低不是關鍵。這些問答讓實踐隊員體會到,自己的經驗能照亮他們前路。
宣講間隙在咨詢臺值班,高一十班同學拿著介紹冊問實踐機會和真實項目情況。實踐隊員展示證書和案例,告訴他學院注重實踐育人,大一下學期就有項目可參與。他眼睛發亮說這正是期待的學習方式,實踐隊員明白教育不經意間的點撥可能改變人生軌跡。
活動結束后,班主任趙老師說:“你們這些‘過來人’的分享,比老師講十遍都有用。”這讓實踐隊員陷入沉思,高中時覺得老師和師哥師姐的叮囑“老生常談”,如今自己分享才懂那些話飽含前人智慧。分享時間管理是傳遞智慧,講解招生政策是減少迷茫,描述大學生活是注入勇氣,這是教育傳承的生動體現。
返程路上,實踐隊員翻看照片和提問記錄,“譯路同行”理念有了新內涵。實踐隊員們像橋梁,一頭連著故土,一頭通向未來;一頭承載母校培育之恩,一頭肩負指引后輩責任。分享曲阜師大特色、專業魅力、大學生活,是以行動回報母校,踐行“飲水思源”校訓。
這場宣講讓實踐隊員對專業認同更深。翻譯是文化橋梁,返鄉學子也搭建著高校與中學的橋梁。準備資料時重新梳理課程體系,曾經頭疼的課程成了介紹時的驕傲資本,原來分享是自我升華的過程。
回校整理圖片,看到咨詢同學發來制定英語學習計劃、想試試翻譯專業的消息,想起留言本上“遠方有風景,腳下路要踏實”的話,實踐隊員明白“薪火相傳”藏在具體瞬間里,是迷茫時的指引、困惑時的解答、退縮時的鼓勵。
這場宣講是雙向成長旅程。實踐隊員在分享中梳理成長軌跡,在解答中深化專業認知,在交流中重拾追夢初心。母校梧桐依舊繁茂,書聲依舊清脆,實踐隊員從聆聽者變成分享者,從幼苗變成枝干。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實踐隊員不僅要汲取知識,更要傳遞所學。曲阜師大“學子返家鄉”的返鄉宣講活動,是用青春搭建教育橋梁的實踐。推開高校大門縫隙,讓師弟師妹看到廣闊世界,是為教育公平貢獻力量。
夕陽西下,收到老師發來報告廳黑板寫著“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的照片。這八個字是對師弟師妹的期許,也是對實踐隊員的鞭策。宣講雖結束,但責任種子才發芽。每一次分享都是對校訓的踐行,每一座橋梁都是為母校育人華章續寫的青春注腳。
在曲阜師大70周年校慶之際,未來實踐隊員會帶著感悟前行,在翻譯道路上精進,傳遞薪火相傳使命,讓青春夢想在知識橋梁上綻放,為母校發展添磚加瓦,以實際行動獻禮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