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威海)譯心遺亦調研團寒假走訪多地非遺文化保護中心
為進一步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了解非遺傳承,講好非遺故事,深化對非遺傳承的相關認識,鞏固團隊前期調研成果,山東大學(威海)譯心遺亦調研團成員于1月15日-1月20日和1月28日-2月22日開展了為期30天的調研活動,調研團的成員分別到四省五個地區的非遺文化中心了解相關非物質文化的遺產傳承。
1月17日,調研團成員前往西張寬村進行實地調研,對清河“亂彈”協會的郭春榮老師進行訪談,了解到了亂彈的發展歷史和演出近況,同時在隨機采訪村民中,此次調研結果發現“亂彈”文化在老年群體中的了解度更高,其次是中青年,最后是青少年;1月18日,調研團前往濟南市芙蓉街69號格物小厝工作室進行調研,此次調研充分體現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所在。通過髹漆技藝傳承人王國強老師的介紹,了解到了目前非遺文化傳承的困境,重點在于青年學生,應當以尊重的心態,從點滴接觸、于字里行間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來的當代價值,從而做一個有內涵有修養的學生,為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1月19日,調研團成員同郭春榮老師共同前往西張寬村趙立江文化大院,同清河“亂彈”協會會長趙立江老師進行訪談。通過本次調研訪談,切實了解了“亂彈”文化的發展、傳承以及當下急需創新的現狀,也感受到老一輩傳承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與堅守,共同探尋在新形勢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亂彈記憶的保護與傳承方法。本次實地調研更是為非物質文化保護的理論方法探究奠定基礎;1月28日,調研團成員前往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非遺保護中心訪談調研,經過此次調研,可以知道很多非遺相關知識,也對本地非遺的保護措施更加了解。通過對非遺中心主任的訪談,調研團成員得知了劉基文化的經典作品、發展歷史等劉基文化的基本情況,還了解到國家及地方對保護劉基文化所采取的行動,最后他還對青年后生保護了解非遺給予了寄語,表達了對非遺保護能更好地發展的期望。在老一輩和新一輩的共同努力下,非遺需要也正在走向年輕人,將向世界呈現出更具有活力的面貌;1月29日,調研團成員前往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花鼓戲傳承劇院進行訪談調研,了解到平日里各位老師都會練習那些已經練過無數次的基本功,對于他們來說,這可能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同樣,他們不但嚴于律己,對于他們的弟子后輩也要求非常嚴格,但能發現他們師徒之間十分密切,師傅對待徒弟像是對自己的親生子女一般;1月30日,調研團走訪了傳承人戴賢民老師,在訪談過程中,戴老師介紹了岳陽花鼓戲的各個方面。從傳承歷史到未來前景,經過此次訪談,可以知道非遺文化是一筆不能舍去的寶貴財富,它不僅僅只是那些自古而來的傳統藝術形式,它里面蘊含著的是由古襲來的傳統美德,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2月4日 ,調研團前往青島膠東非物質遺產博物館進行訪談調研,其中展示著膠東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狀態、民俗民風、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及相關文創產品,可以深感膠東人民勤勞的生產和偉大的智慧。調研團對相關人員開展了調研訪談,了解了博物館建館的歷程,目前的經營狀況和經營理念,了解到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與傳承情況,以及博物館與當地青少年研學學習的聯動和宣傳情況,在之后的發展過程中,博物館能夠進行更好的文創創作及現代化升級,膠東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以得到更好傳承。
調研團隊認識到作為新的一代,應當走進非遺、了解非遺,實地走訪活動有助于青年人增強對非遺的尊重、保護和傳承意識,堅定文化自信,實踐調研正是踐行了對非遺文化的宣傳發揚與活態傳承。通過此次調研活動,調研團隊認識到當今應更加重視對于非遺文化的調研和創新性傳承活動,用心領略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創新性傳承非遺文化,為中華非遺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 國藥集團武漢血制調研日志
- 本次實踐我們進入了天壇生物公司下開設的武漢血制,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實地調研。
- 02-28 關注:2
- 非遺進校園 儺舞尋新生
- 為挖掘家鄉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極保護弘揚傳承,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尼加提·雪蓮花贛西儺舞傳承小分隊三名成員以傳統文化走進校園這一方式
- 02-27 關注:3
- 這位東大教授,開創世一流學科
- 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1953年畢業校友徐吉謙先生,便是我國交通工程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全球華人交通運輸學科終身
- 02-27 關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