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紅色地標,賡續紅色薪火
7月18日上午,我院筑夢紅色摘星小分隊在隊長李菲的帶領下開展了以“尋訪紅色地標,賡續紅色薪火”為主題的紅色專題社會實踐活動,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是我們此行的第一站。走近這段國家及民族永遠無法抹去的陰影,永遠不能忘卻的傷痛,謹遵先輩遺愿,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紀念館前矗立的雕像首先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尤其是主題雕塑《冤魂吶喊》,上面刻著很多吶喊著的浮雕,象征著無數亡靈的喊冤吶喊以及掙扎與反抗,讓人心驚。走進史料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一段屈辱的血淚史在我們眼中徐徐鋪展開來,大家專注地看著那些觸目驚心的歷史資料,看著紀念館內明暗交雜的幸存者照片,回顧著發生在南京慘絕人寰的歷史,感受著萬人坑里的皚皚白骨訴說的南京大屠殺的慘狀和日本侵略者的殘忍和無情,見此,隊員們紛紛動容不已,周邊有些許游客也已經淚眼婆娑。跟隨講解員參觀完畢后,后隊員們自發地用已學知識向游客科普相關歷史,讓游客們更清楚地了解到侵華日軍曾對我國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的大規模屠殺暴行,獲得大家不錯好評。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作為南京紅色文化顯著地標之一,其開放,用鐵一般的事實,揭露了當年侵華日軍的侵略罪行,將塵封的沉默和真實寫在了光天化日下。7月18日,南京的天空驕陽似火,但仍有如潮的游客頂著烈日走進紀念館,或立在遺骨陳列室前,或站在遇難者名單墻前,館內安靜,但穿越時空似乎有靈魂的震顫。在“二十大”到來之際,我們小隊走進了紀念館,不僅是為了銘記歷史,更是愿白骨可以入睡,愿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嘆,以國家為盾,以民族為盔,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
- 防疫路上,我們在行動
- 水院記者團訊,2022年7月15日!捌压ⅰ鄙鐣䦟嵺`隊隊員程儀美同學來到了清淮社區,積極參與當日舉行的全民核酸并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
- 08-17 關注:0
- 助力閩臺村落聯動,探索鄉村振興建設
- 近日,集美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吹角連營夢之隊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活動以臺灣眷村發展演變為基礎,以考察同安
- 08-16 關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