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守護綠色、厚植特色——安徽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感悟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實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走深走實,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賡續紅色精神、踐行綠色發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安徽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紅色杏林”實踐團赴涇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師生走進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追溯革命初心,深入黃田古民居調研生態環境治理,探訪宣紙文化園體驗非遺魅力,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以專業所學回應時代命題,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
思政課教師聶多偉(中共黨員):今年暑期“三下鄉”來到安徽涇縣,這里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革命老區,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地和激戰地。三天行程里,我們參觀了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中國宣紙文化園,走近黃田古民居深入調研美好鄉村建設,沿著廉潔文化旅游線路感受革命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品格。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善于將這些素材、故事和精神融入課堂教學,用好用活地域文化傳統和特色優勢。今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重溫革命先烈的斗爭史、發展史,緬懷革命先烈為國為民的深厚情懷,學習他們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氣概,激勵新時代青年銘記歷史、珍惜現在、面向未來,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團結奮斗、挺鷹擔當。
2024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樊夢媛(中共黨員):在為期三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行走的思政課——賡續紅色,守護綠色,厚植特色”中,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學習等多元形式,我在理論認知與實踐能力上都收獲頗豐。在新四軍舊址,通過歷史文物與場景復原,直觀感受革命先輩堅守信念的不屈奮斗,實現歷史認知從理論到具象的深化。在黃田村開展生態環境治理調研時,團隊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認識到鄉村振興中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在宣紙文化園與涇縣中醫院,傳統工藝的匠心傳承與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實踐,展現出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生命力。此次實踐讓我深刻體會到,新時代青年應主動肩負起傳承紅色基因、推進生態建設、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
2024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陳紫馨(中共黨員):暑期“三下鄉”的三天行程,如同一幅畫卷,在涇縣鋪展開紅色傳承、綠色守護與文化傳承的成長脈絡。漫步新四軍軍部舊址,古樸建筑訴說崢嶸歲月,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精神直擊心靈;踏入涇縣中醫院,中醫藥與現代醫療交融,望聞問切間藏著“醫道為民”的溫度。黃田村“兩污一黑”調研中,村民對清水的期盼、跨校交流的思辨,讓我觸摸到鄉村生態振興的迫切性與破題路徑。宣紙文化園里,108道工序的繁復精妙,更照見傳統文化傳承的厚重,每一次曬料、抄紙,都是先輩智慧的回響。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在生態課題里體悟擔當,在非遺技藝間觸摸歷史,這些體驗層層遞進,讓我深知:新時代青年既要以先輩之志為帆,傳承精神、守護文化;更要以實干之行破題,為鄉村生態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2024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王玉潔(中共黨員):三天的涇縣之行,讓我深刻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偉大力量與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在新四軍軍部舊址,葉挺、項英等革命先烈的事跡令我震撼,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在涇縣中醫院的座談交流,我體會到中醫專家們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奉獻精神。在黃田村關于“兩污一黑”治理情況的調研,我同村民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交流,對鄉村振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宣紙文化園,千年宣紙制作工藝的精湛技藝令我嘆服。這次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新時代青年黨員,我們既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又要立足專業,服務社會,在基層鍛煉中促進自我成長,實現人生價值。
2024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王現偉(中共黨員):在新四軍軍部舊址中,葉挺將軍與項英將軍不畏條件艱苦,將滿腔熱血奉獻給革命事業。在事跡展覽中,我注意到,項英將軍僅與自己失散多年的一雙兒女重逢了幾天就又回到皖南軍部繼續進行革命事業,不久便在皖南事變中光榮犧牲。這種舍棄小我,成就大我的大無畏精神,實在是令我記憶深刻。在黃田村調研時,黃田村的山澗溪水、青蔥山脈、淳樸村民讓我深受感動,深刻體味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的含金量。保護好生態環境,讓黃田村的自然風景,淳樸民風能夠代代相傳,讓綠水青山成為村民們勤勞致富的金山銀山。在宣紙文化館,我了解了宣紙的制作過程與紙張特性,那龍飛鳳舞的潑墨書法與色彩絢麗、技藝高超的繪畫佳作讓我駐足停留,宣紙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保護好、傳承好,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2024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王嘯林(共青團員):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讓我在紅色傳承、綠色守護與文化賡續中得到成長和鍛煉。前往新四軍舊址,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讓我深刻領悟紅色精神的時代內涵,更明晰青年一代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在黃田村開展生態水體治理調研時,村民對改善生態環境的熱切期盼,讓我切實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意義,更讓我真切感受到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與重要性。這段實踐經歷,成為指引我前行的明燈。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既要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更要立足專業所學,以實干踐行初心,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傳承與創新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答卷。
2024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宋云云(共青團員):此次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于我而言,不僅是一次深入基層、了解社會的寶貴機會,更是一次將所學理論融入實踐、在實踐中深化理論認識的淬煉之旅。通過參觀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涇縣中醫院、中國宣紙文化園以及到黃田村進行水體治理狀況調研,從“紅色”到“特色”再到“綠色”,在“三下鄉”這堂生動的“行走的思政課”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在黃田村開展問卷調查。大家頂著烈日,走村串戶,村民們淳樸熱情,積極配合,在與他們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的樸素內涵。也讓我深知:只有深入基層,才能切實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
2024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欽家齊:暑期涇縣“三下鄉”之行,是一次理論與實踐交融的深刻教育。在新四軍軍部舊址,泛黃的文件、銹跡的槍械訴說著“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讓我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輩以熱血澆灌理想的赤誠。在黃田村,我實地感受到黃田村對“兩污一黑”治理帶來的成效,深刻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宣紙文化園里,匠人抄紙時的專注、曬紙時的精準,讓我讀懂“守正創新”的分量——千年紙韻在現代工藝加持下煥發新生,恰如傳統文化在時代浪潮中的傳承之道。涇縣中醫院內,“治未病”理念與現代診療技術結合,既守護著百姓健康,更彰顯了中醫藥這一民族瑰寶的當代價值。此行讓我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書齋里的教條,而是扎根大地的真理。作為馬院學子,唯有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把民生關切放在心頭,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感悟理論的力量,才能讓青春在服務人民的征程中真正閃光。
- 夏日蔬語與振興痕
- 2025 年 7 月 3 日,巢湖學院赴同大鎮及王家壩的 “智匯農業,數聯鄉村” 智慧農業發展調研團,在盛夏時節奔赴同大鎮蔬菜大棚基地探尋
- 07-13 關注: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