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浩渺華夏大地,品百年門之底蘊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但卻如水之于游魚、藍天之于飛鳥般重要。一個國家如果在文化上貧瘠、落后,定是要受他國輕視小看的。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文化之根,是文化生長發展的土壤,更是一個國家的“門”面。為此,由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的15名學子組成的“譯代百路門”實踐隊走訪各地,探尋中華大地上的民間“門”遺珠。
全新面貌,潛心探索
這是我升上大學二年級以來的第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心里少了幾份無措與小心,但也多了幾分顧慮與擔憂。隊伍僅由大一與大二學生組成,作為師姐,我很擔心自己是否能給大一的同學們起好榜樣作用,也擔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能為實踐隊帶來幫助。但在開始社會實踐活動之前,任務開始前召開的線上小組會議上,成員們一起明確了實踐主題、實踐目的并各自分工,隊長貼心的制定好了時間表,之后的任務也有條不紊的進行,這給我心里似是扎了一根定海神針,也逐漸去享受實踐過程。
放假前,我們做了一些知識儲備和素材積累。通過查閱資料,我們了解到門是居住的室內與外界的出入口,門又被稱為“門面”“門臉”,說明了人們對于門的關注和看重,它還具有防衛的作用,一種安全設施。掩上門,外人無法窺視室內;插上門,則能控制出入,保障居所的安全。學校里剛好有祖國各省市的同學,這也方便了我們開展采訪。采訪對象遍及多個不同省市,在與他們的交談中也讓我學到許多,在他們的口中,我看到了不同地區完全不一樣的門,感受到了各地不同的門文化,也發現其實許多本地人都并不清楚自己家鄉當地的門文化,甚至完全不知道,這讓我感受到“門文化”的普及任重而道遠。
圖為街采場景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汪以琳 供圖
民俗魅力,熏陶內心
放假后,我具體去了解了中國建筑門,深入認識到了許多。在此之前,我只知道門的作用是界定空間。門內外空間清晰明了,但是我不知道中國的門可以分屬兩大系統,一是劃分區域的門,是作為建筑物自身的一個組成部分。多以單體建筑的形式出現,如城門、臺門、屋宇式大門、門樓、垂花門、牌坊門等。二是建筑自身的門是建筑的一個構件,如實榻門、棋盤門、屏門、隔扇門等。并且門的建筑造型和數量都會關系到尊卑等級,門在中國古代社會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甚至門上的裝飾,直接關系到建筑的等級。
欣賞過一個個中國古代門建筑的照片影像,著實感覺自己的靈魂被深深熏陶,可以感受到那一張張圖片展示的不僅僅只是一扇門,更承載著工匠代代相傳的心血,更是蘊含著地方文脈的藝術品。也對我帶來了不小的改變,我認為不僅是在社會實踐活動期間,哪怕在平常日子里,不時的去尋找各地的門去欣賞并了解其背后的歷史故事,這對大學生的內心也是一種熏陶,在繁忙的學業中,也可以尋覓到一方心靈凈土。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雖身在浙江,但心中仍懷揣著想一睹中國各類古門之真容的盼望。門,是家的一部分,是家的審美和體面。門,或有芝蘭入座,或是聚散離合,迎來送往,皆是人生。讓人們也領悟到它其中的奧妙和魅力,愿意并且樂意去傳承、去發揚。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中國的門文化可以走出中國,以自豪獨特的姿態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跟,彰顯中國的文化自信。(通訊員:汪以琳)
- 傳承紅色基因,青春助力中國夢
- 2024年1月18日,由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旅游與藝術系團總支書記吳杰老師發起并組織寒假社會實踐團隊。在經過團隊負責人蔣樂樂的組織與安排
- 02-16 關注:30
- 今“啡”希比團隊瀾滄調研有感
- 調研地點: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1.24 改新村第一天
讓我驚喜的是,我們這個小組貌似都是和我一樣坐不住的人。在聽一個盈利 - 02-16 關注:16
- 探索北方茶園的新發展之路
- 曲阜師范大學“清風名苑”實踐隊利用寒假期間在山東省日照市開展實踐活動,探索北方茶園的新發展之路。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實踐隊員收獲
- 02-15 關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