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學子三下鄉:漫漫棗樹千株盛,迢迢道路為鄉村。
樂陵歷史悠久,古樹林立,為探尋金絲小棗產業對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朱集鎮的經濟帶動作用,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濃“農”深情,“鄉”約振興社會實踐團于7月17日來到樂朱集鎮調研。樂陵小棗的栽培始于商周,興于魏晉,盛于明清。樂陵知縣也曾主張,“教民樹藝,勸民種棗。”樂陵這座千年古城,始終以盛產金絲小棗而聞名。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正逢棗泛紅。當我真正踏足德州樂陵朱集鎮的百畝棗林時,看著一顆顆小棗掛在枝頭,才真是不禁感慨。
隨著歲月的流逝,棗鄉風情一年年地沁潤,耳濡目染著棗鄉農人對棗樹的一往情深,人們最終還是讀懂了棗樹的淳樸,花不艷麗但蜜至極品,果不多汁但營養豐富,就如同棗鄉的鄉親父老,默默勞作,無私付出。棗農盧萬昌自小跟在父親身后在棗林干活,他用十年時間嫁接出來的棗比普通的金絲小棗要大上許多,他給這種棗取名為“長壽棗”。十年的反復嫁接試驗,才得到如今優質的品種,在棗樹下長大的他知道,棗樹耐貧瘠,抗旱,春華晚至,秋果遲結,就好像棗鄉人家的尋常人,堅韌不拔中感受人生,就應了他說的,“雖然在外打工,但家里的棗樹不能丟,無論豐收與否,我們都要守護。”
在樂陵,田敬義被譽為“棗博士”,高齡的他依然精神抖擻。談到金絲小棗的發展,他先是感嘆一番,然后講起了他的成果。別的小棗正是上漿時節,而田敬義管護的棗還沒有長足個,他培育的這個品種被稱為“傲雪”,因其果實生長期長,成熟特晚,直至下雪時依然生長而得名。為從根本上解決金絲小棗之前面對天氣的困境,讓“金絲小棗之鄉”的金字招牌不至于暗淡無光,就必須依靠科技實現優良品種的規;拍芙鉀Q問題。于是,經過十年日復一日的堅持,田敬義終于解決了這個難題。一路走來,他的頭上多了些許花白,額頭的皺紋更深更密,但當談及“傲雪”時,他笑的很開心,像個孩子。
在正式公布的山東全省“整縣域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的二十個重點縣名單中,樂陵位列其中。這些年,在棗產業發展方面,樂陵積極培育棗產業深加工企業,推進紅棗全產業鏈建設,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形成了新發展格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樂陵的水土培育出了金絲小棗,也孕育了深加工企業。各企業也將用科技手段增加棗農收入,不斷提升紅棗產業鏈中的延長鏈、價值鏈,最大限度的提高紅棗產業鏈的高附加值,大力推進紅棗產業健康食品產業鏈快速發展。“春夏秋冬,披露迎霜,不爭肥瘠,克己利人,宛如重負在肩的先輩,曾經貧瘠中給棗鄉人以收獲和希望,支撐著棗鄉農人的生活。”這是行業棗樹的高貴之處,更是棗產業蓬勃發展的根脈。這十幾年來,樂陵堅持提質增收、寶產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棗農的總目標,不斷深化棗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十年,是從“有”到“優”,是特色產業不斷給鄉村振興賦能的十年。
金絲小棗產業帶動了樂陵的經濟快速發展,樂陵政府對棗產業的高度重視也成就了金絲小棗遠近聞名,這次“雙向奔赴”,也為鄉村振興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次走進樂陵,我看見了百畝棗林的壯闊景象,也了解了棗產業發展的過程,期待特色產業在未來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的可能。
作者:李藝 姜夢瑤 郭偲翀 來源: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
- 前良村回憶
- 有太多話想要說,有太多人想要感謝,這個夏天,因為棗莊,因為大家,變得絢麗與獨特!
- 08-20 關注:0
- 如何描述我的支教
- 五顏六色的氣球飛向藍天,熱烈的向日葵在陽光下綻放,悠揚的歌聲縈繞耳畔。
- 08-20 關注:0
- 濃農深情實踐團最后的答卷
- 二十天的社會實踐之旅,我們踏上了淄博的周村、八大局,領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與人間煙火;參觀了濰坊壽光的農業大棚和物流園,學習到了
- 08-20 關注:0
- “后浪”奔涌,情系九龍
- 一直有想要下鄉實踐的想法,終于實現了,我們選擇甘孜九龍縣為實踐地點,從8.1開始進行了為期五天的三下鄉,在九龍縣的這五天很圓滿,
- 08-20 關注:4
- 三下鄉日志二
- 音樂舞蹈學院暑期三下鄉 “云上花瑤,尋根鑄魂”鄉村振興促進團赴赴邵陽市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草原村社會實踐活動
- 08-20 關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