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鋼城蝶變路綠染唐山煥新天——長安大學實踐隊調研唐山生態工業轉型紀實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7月20日,長安大學赴河北唐山“碳尋唐山轉型跡·綠繪鋼城錦繡篇”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唐山規劃展覽館與唐山工業博物館開展實踐。
唐山市規劃展覽館:解碼城市重生密碼
在規劃展覽館,實踐隊員沿時光長廊,系統梳理唐山歷次總體規劃脈絡。600平方米的聲光電沙盤生動復刻中心城區風貌,無聲述說其作為近代工業發祥地的榮光——“七個第一”的工業奇跡在此鑄就。隊員們駐足“國土空間規劃”展區,對比1976年震后重建藍圖與新時代規劃,南湖從采煤塌陷區蛻變為城市綠肺的生態實踐,深刻詮釋了唐山“產業升級與生態修復并重”的轉型智慧。“從工業傷疤到生態畫卷,唐山人民以勇氣重塑家園,其堅定步伐令人震撼。”隊員張玥深有感觸。
圖為實踐隊員聆聽專業講解(梁惠強攝)
唐山市工業博物館:追蹤產業蝶變足跡
在唐山工業博物館,實踐隊員們通過沉浸式參觀,系統學習了城市工業轉型的完整脈絡。實踐隊員們依次參觀了蒸汽機車陳列區、近代工業車間復原場景以及現代工業創新展廳,重點了解了博物館在傳統工業設備升級、綠色生產流程改造和轉型精神傳承方面的具體實踐并實際體驗地下礦井,感受唐山工業發展的不易與輝煌。從斑駁的老舊機床齒輪紋路里的高耗能印記,到高科技智能生產線模擬演示中低排放、高效率的轉型成果,隊員們深切感受到唐山工業從傳統重工業向綠色智能產業轉型的顯著成效,更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對傳統產業煥發新生的關鍵作用。
圖為實踐隊員聆聽專業講解(林偉航攝)
此次實踐不僅讓隊員們觸摸到唐山由工業鋼城到生態綠城的轉型脈搏,更汲取了其勇毅前行的精神偉力。隊員們將此次唐山之行的所見所學所思轉化為實際行動,為更多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圖為實踐隊員合照(李松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