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濰坊7月22日電(通訊員 丁曉宇)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鄉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為了深入了解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分析旅游如何帶動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鄉村振興持續健康發展,2024年7月21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筑夢鄉村熠青春社會實踐隊深入臨沂臨沭和濰坊壽光探尋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共融之路。
隊員們第一站來到了臨沂臨沭縣,臨沭地處魯東南,沂蒙山南麓,因臨沭河而得名。這里山水相依,風景秀麗,擁有眾多歷史遺跡和民俗文化。實踐隊員先后考察了臨沭縣的多個鄉村旅游景點,在考察過程中,實踐隊員深入了解了這些景點的運營模式、游客接待量、收入情況等,并與當地村民進行了親切的交流。近年來,臨沭縣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依托豐富的鄉村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推動鄉村經濟轉型升級。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景區工作人員。中青網通訊員 丁曉宇 攝
臨沭歐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柳條種植和各類編織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加工、國際貿易為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經調研實踐隊員了解到,作為當具有地代表性的大型企業,歐拉公司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沭柳編”為核心,按照“文化+旅游+教育”三位一體發展理念,打造以非遺傳承、地質科普、紅色教育為特色的綜合性研學旅行基地,通過此方式推動臨沭柳編與旅游產業相結合,推動臨沭經濟發展。同時在社會責任方面,歐拉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為廣大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還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在捐款路、
興建學校、購置健身器材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圖為歐拉公司柳編產品。中青網通訊員 丁曉宇 攝
此外,實踐隊員還參觀了臨沂王賀桑蠶基地。通過實踐調查,實踐隊員通過調研和當地村民的解說,深入了解蠶桑文化的源遠流長,并感受了其獨特魅力。同時還了解到桑蠶產業對于臨沭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桑蠶養殖不僅為農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如絲綢加工、紡織業等,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王賀桑蠶基地還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通過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和設備,提高桑蠶的產量和質量。同時,他們還注重生
態環保,推廣綠色養殖理念,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桑蠶基地。中青網通訊員 丁曉宇 攝
而在壽光,鄉村旅游則展現出了另一番獨特的魅力。實踐隊員來到壽光,入眼就是一排排的蔬菜大棚構成的“棚海”。壽光以“蔬菜之鄉”聞名全國,這里的蔬菜高科技示范園成為了熱門的旅游景點。通過調研實踐隊員了解到,在這里游客們可以參觀現代化的蔬菜種植大棚,了解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無土栽培等創新模式,這些先進技術讓蔬菜實現了高效、優質、綠色生產,蔬菜品質享譽全球,產品遠銷全國及海外。同時壽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園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蔬菜文化活動,如蔬菜雕塑展、蔬菜采摘比賽等,讓游客在游玩中增長知識,感受農業科技的力量。
圖為壽光蔬菜大棚內景。中青網通訊員 丁曉宇 攝
壽光的三元朱村也是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典范。于是實踐隊員來到了壽光市三元朱村進行走訪調查,探尋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經調查實踐隊員了解到村里建設有農業觀光園、民俗博物館等旅游設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同時,三元朱村還積極發展電商產業,將當地的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各地,進一步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村支書介紹說:“我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不僅提升了村莊的知名度,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讓村民們過上
了小康生活。”
圖為實踐隊員在三元朱村實踐。中青網通訊員 丁曉宇 攝
通過實踐,實踐隊員深入了解了臨沭與壽光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兩地都擁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旅游產品單一、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針對這些問題,實踐隊員也提出了推動臨沭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建議,包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旅游產品、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宣傳推廣等。
鄉村旅游不僅可以帶動鄉村經濟發展,還可以促進鄉村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希望未來臨沭和壽光可以通過鄉村旅游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讓廣大農民獲得更多幸福感。
圖為筑夢鄉村熠青春社會實踐隊合照 中青網通訊員 丁曉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