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5 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石榴”志愿隊暑期實踐組前往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東坎街道廣垛村,深入調研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的融合實踐。實踐隊聚焦作為濱海縣唯一少數民族聚居村的廣垛村,探尋其在民族團結、產業發展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經驗與成果。

上午九時,團隊抵達村部,首先與社區值班人員及隨行小學生開展訪談。據了解,廣垛村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八分之一,以吳姓回族居多,還有少量苗族、土家族、彝族群眾。多民族聚居格局推動村莊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模式,為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工作人員指出,長期共處令回漢居民生活習慣趨同,僅飲食尚存差異,回族以牛肉為主食,這也促成菜牛養殖成為廣垛村的支柱特色產業。
團隊繼而走訪村衛生室,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普及情況,并參觀“紅石榴家園”活動室及民族文化展陳,了解文化融合與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廣垛村借“道德講堂”與“厚德模范”評選推動移風易俗,在尊重少數民族信仰基礎上傳遞現代理念。同時,依托民族廣場與文化長廊展示回族歷史、講述民族團結故事,以此搭建民族交流、文化交融的橋梁。期間,團隊面向小學生開展防詐騙宣傳,并與村部合作,利用防詐宣傳角案例展板普及安全知識。村干部強調,保障安全感是穩固民族團結的根基。

探訪牛肉制品加工戶與小吃攤主等環節,團隊通過入戶調查了解到,“吳回莊牛肉”已建立養殖至銷售的全產業鏈,年產值超千萬元,帶動近 200 戶回族家庭增收。牛肉制品經縣電視臺宣傳及電商平臺推廣,已成為廣垛村極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產品。

在廣垛新村集中居住點,團隊看到完備的道路、管網、綠化等基礎設施。其規劃重視民族習俗,專設文化室等。村民反映,從土坯房搬入現代化安置房,周邊超市、衛生室完備便利。此外,村辦企業解決 300 余人就業難題,并基本實現醫療保險與社會保障全覆蓋。

廣垛村于 2017 年入選江蘇省美麗鄉村示范點,并在 2018 年正式獲評。其發展受益于“攜手助村 5+1”“石榴花開”等政策,借政府主導與多方協作,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推進產業振興、文化保護與環境治理。

實踐表明,廣垛村借政策扶持、產業賦能、文化融合及民生優化,實現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為多民族地區協同發展提供了有效范例。團隊也借此次調研深化了對民族政策的認知,提升了自身服務民族團結事業的實踐能力。這一基層實踐生動印證了我國民族政策的科學性與生命力,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鮮活的基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