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順利完成輝巖民族小學“校園篇”支教與好花紅書院“書香文化”探索后,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石榴志愿隊于2025年8月1日,繼續前往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好花紅鎮,以“發放所需物資,調研民族文化”為主題,開啟第三期實踐活動。本期活動團隊為當地布依族群眾送去切實關懷的同時,深入挖掘其民族文化內涵,在實踐中續寫民族團結與文化傳承的新篇章。

正式實踐活動前,志愿隊率先在物資儲藏室進行籌備工作。此前,團隊因積極參與LG圓滿假期陪伴留守兒童、北京真容基金會“善待行動”陪伴空巢老人志愿活動,成功爭取到一批愛心物資,團隊決定在這次實踐中將這批物資分發給更多有需要的家庭。為確保物資精準覆蓋,志愿隊成員劃分為5支小隊,分頭開展走訪。

在各小隊的努力下,此次實踐共計走訪了54戶布依族家庭。在與村民的深入交流中,團隊發現當地民族文化傳承面臨許多現實困境。年輕一代布依族同胞大多已不會使用本民族語言,很多民族文化傳承受阻。一位八旬老人拿出家中珍藏的民族服飾,在志愿隊成員協助下穿戴展示,坦言“穿民族服飾的場合少了,但對文化的喜愛與傳承的信念不會變”并且現場清唱了一首布依族經典歌曲——《好花紅》。

此外,隊員們還了解到當地有許多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年輕人多在外務工,缺乏對家庭的陪伴。對此,志愿隊建議年輕人可以定期利用手機進行視頻通話,增進對家庭的關懷,同時呼吁社會可以更多關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

此次實踐,志愿隊還專程拜訪了兩位布依族楓香染非遺傳承人。據傳承人介紹,為響應國家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政策,積極選擇回歸家鄉,在好花紅村設立非遺體驗館與文創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銷售模式推廣楓香染產品——既拓寬了經濟增收渠道,也讓這項古老技藝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在文創館內,不僅有價值上千元、經一針一線縫制的完整布依族服飾,還有融入現代審美設計的楓香染手提包、手機殼、玩偶等文創產品,傳統技藝與現代潮流碰撞出獨特魅力。

在傳承人的指導下,志愿隊成員親身體驗了楓香染制作流程。制作分為兩種模式:簡單模式即通過皮筋扎緊衣物,用板夾固定圖案后浸入染料,三分鐘后取出清洗即可完成;復雜模式則需先用金色液體在衣物上勾勒圖案,耗時約三小時乃至更久,且金色液體勾勒的圖案在后續染色中不會被浸染,能完整保留設計形態。親身實踐讓團隊成員更深刻地感受到非遺技藝的精巧與傳承的不易。

同日,志愿隊還與兩位越南自衛反擊戰退伍老兵展開交流。兩位老兵分別榮獲二等功與三等功,老兵曾為國家熱血奉獻,退伍后回到好花紅鎮,在這片充滿民族風情的土地上繼續生活。老兵們的奉獻精神深深觸動了團隊成員,也讓大家對“家國情懷”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從物資幫扶的暖心行動,到民族文化的深度調研,再到非遺技藝的親身體驗,紅石榴志愿隊在第三期實踐中,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民族文化的守護不僅需要挖掘與記錄,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此次實踐是紅石榴志愿隊黔南之行的重要篇章,既延續了前兩期“助力民族團結、傳承民族文化”的核心方向,更以務實行動為民族地區發展注入青春力量。未來,團隊將繼續以實踐為筆,以熱愛為墨,持續深耕民族文化沃土,讓傳統在時代發展中煥發新的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