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小課堂開講啦!大學生志愿者與暑托班萌娃共繪民族團結(jié)同心圓
2025年8月5日,來自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的“紅石榴”志愿服務隊,帶著滿腔的熱情與精心準備的課程,在盱眙縣古桑街道愛心暑托班開啟一場別開生面、意義非凡的民族團結(jié)之旅。他們用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一場場有趣的游戲、一道道美味的食物和充滿童趣的課堂,讓“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種子在孩子們那純真的心中悄悄發(fā)芽。
原來我們都是“石榴籽”
活動伊始,志愿者們就像神奇的故事大王,帶著孩子們走進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世界。“小朋友們看!圖片上的衣服亮晶晶的,是苗族姐姐過節(jié)時穿的銀飾盛裝,重重的但特別漂亮~”志愿者微笑著,指著苗族銀飾照片,那專注而期待的神情,瞬間吸引了周圍一圈踮腳張望的小腦袋。孩子們眼睛瞪得大大的,滿是好奇與驚嘆,小嘴巴張得圓圓的,仿佛想要把這一幕永遠印在腦海里。
“那這件彩色的裙子呢?”志愿者又指著維吾爾族艾德萊斯綢圖片追問。孩子們像是被點燃的小火苗,立刻活躍起來,“像彩虹!”“像糖果!”“像仙女的衣服!”各種充滿童趣的回答此起彼伏,教室里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教你們說一句神奇的話——‘扎西德勒’!”志愿者小其(藏族)話音剛落,教室里立刻響起一片奶聲奶氣的跟讀:“扎西德勒!扎西德勒!”那清脆而稚嫩的聲音,如同銀鈴般悅耳。“答對啦!這是藏族小朋友見面時說的‘吉祥如意’,如果有人對你說這句話,你可以回一句‘扎西德勒平松措’(吉祥如意,愿您也如此)~”志愿者耐心地解釋著,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但那認真專注的小模樣,讓人看了心生歡喜。
接下來的“民族語言小挑戰(zhàn)”更讓孩子們興奮不已。學維吾爾語“亞克西”(你好)時,孩子們要配上揮手動作,小胳膊一伸一伸的,可愛極了;說蒙古語“賽白努”(您好)時,要像草原小騎手一樣挺直腰板,一個個小身板挺得筆直,仿佛自己就是那馳騁在草原上的小勇士;念壯語“貝儂”(兄弟姐妹)時還要手拉手,孩子們紛紛拉起身邊小伙伴的手,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我學會了!我要回去教爸爸媽媽說‘亞克西’!”一個小朋友興奮地喊道,那充滿自豪的語氣,仿佛自己完成了一項了不起的壯舉。
教育幫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
教育幫扶是此次宣講的重要落腳點。宣講結(jié)束后,志愿者們并沒有匆匆離開,而是留下來給暑托班的同學們進行課業(yè)輔導。他們耐心地幫助小朋友們解決學習中的難題,一道數(shù)學題、一個漢字的書寫,志愿者們都認真地講解,直到孩子們完全明白。在輔導過程中,志愿者們還巧妙地將民族團結(jié)的理念融入其中,讓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魅力。
志愿者們還教小朋友們畫“民族團結(jié)畫”。孩子們拿起畫筆,發(fā)揮著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有的畫了各民族小朋友手拉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有的畫了五顏六色的石榴,寓意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一位小朋友對志愿者說:“老師,我家是貴州納雍的,我爸爸是穿青人,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回貴州了,今天這節(jié)課我感到非常親切。”從孩子的話語中,能真切地感受到這堂課在他心中留下的溫暖與感動。
暑托班的孩子們舉著自己畫的“民族團結(jié)畫”,不舍地和志愿者們告別。“哥哥明天還來嗎?”“我想學更多民族的話!”孩子們的問題充滿了期待。志愿者們蹲下來,溫柔地和孩子們約定:“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就會像石榴籽一樣永遠在一起。”
傳遞民族團結(jié)的理念
這場由大學生志愿者帶來的宣講,沒有刻板的說教,卻用童趣的語言、互動的游戲和溫暖的陪伴,讓民族團結(jié)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扎下了根。正如志愿者隊長所說:“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小課堂’,讓孩子們從小懂得——各民族的小朋友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這就是最珍貴的‘同心圓’。”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孩子們會將民族團結(jié)的理念傳遞下去,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發(fā)芽。(撰稿:羅澤延 圖片:羅澤延)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