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建筑工程學院研究生會前往聊城市道口鋪高馬新村的非遺工坊與博物館開展“非遺煥活文脈永續,美麗鄉村譜寫新篇”社會實踐活動。
同學們走進高馬新村非遺工坊,近距離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館內陳列的木版年畫、東昌葫蘆雕刻、泥塑等傳統手工藝品令大家嘆為觀止。通過講解員的介紹,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非遺技藝背后蘊含的匠心傳承與文化積淀。木版年畫的細膩線條、葫蘆雕刻的精巧紋樣、泥塑的生動造型,無一不展現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藝術創造力。同學們表示,這些非遺項目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鄉土文化的鮮活記憶,為現代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源泉。
隨后,同學們來到了道口鋪非遺博物館進行參觀。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成員們深入了解了剪紙、泥硯等非遺項目的制作工藝與文化內涵。從精湛的剪紙技藝到獨具特色的傳統泥硯,每一種非遺文化都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鄉村文脈的光芒。同學們與非遺傳承人面對面交流,探討如何通過現代設計理念與技術手段,推動非遺文化的創新性發展與傳播。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深入了解了非遺文化的內涵與價值,認識到非遺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同學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美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