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推動國家安全教育從知識普及向能力塑造轉變,
山東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提燈傳宿火·安本護家國”社會實踐隊于2025年7月至8月開展了以
“激揚青春力量 共筑國安防線”為主題的社會實踐專項活動。從西北戈壁到東南沿海,從雪域林川到海外校園,實踐隊跨越
2國10省(自治區)20余地,融合
學校、社區、企業、養老院四大層面,通過
“沉浸式教育+創新式傳播+立體化調研”三維模式,覆蓋經濟安全、國土安全、生態安全等20余個國家安全重點領域,將國家安全理念傳遞至千家萬戶,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團隊累計制作發布
10節線上微團課,瀏覽量突破
2000次,原創多個國家安全教育情景劇劇本和宣傳海報,開展線下宣講
42場,覆蓋超
萬人,收集調研問卷
百余份,獲得多篇
國家級、省級、校級媒體報道,不僅完成了一場“行走的國家安全教育課”,更以青春擔當為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提升注入鮮活力量,交出了一份成果豐碩、意義深遠的實踐答卷。

一、錨定方向: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實踐航標
本次實踐活動深刻響應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號召。當前,國家安全教育正從“知識普及”向“能力塑造”縱深推進,從“個人提升”向“引導共建”深度轉變。作為新時代青年學子,實踐隊始終牢記“厚植家國情懷、深入基層群眾”的使命,以“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責任與能力,共同構建大安全格局”為目標,將護理與康復專業的人文關懷與國家安全的時代要求相結合,力求讓國家安全理念既“入腦入心”,又“見行見效”。
活動籌備階段實踐隊便展現出嚴謹細致的作風。通過召開行前專題會議,明確實踐分工、制定詳細方案,確保各環節有序銜接;開展針對性的宣講培訓,從內容設計到表達技巧,幫助隊員掌握“接地氣”的傳播方法;組織調研培訓,教授實地考察、檔案研究、案例分析等專業方法,提升調研深度;同步落實安全培訓,覆蓋人身、財產、調研場景安全等維度,為實踐活動筑牢“安全底線”。四項籌備工作環環相扣,為整個暑期實踐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探源求真:14地調研解碼國家安全多維內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深化對國家安全各領域的認知,實踐隊走進2國7省14個調研地點,從歷史傳承、自然生態、國際視野等多個維度,實地探尋國家安全的深層意義。
在山東濟南,實踐隊首站前往市中區總體國家安全觀主題教育基地,系統學習人工智能安全、科技安全等20個重點領域的核心內容,通過互動展項、案例視頻,構建起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全景認知;轉戰陜西西安,隊員們在西安博物院觸摸歷史脈絡,在西安事變紀念館聆聽抗戰故事,從重大歷史事件中深刻理解政治安全、軍事安全對國家命運的關鍵作用;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博物館的紅色文物、王家團莊北堡子的革命遺址、寧夏博物館的歷史展區,讓隊員們在紅色記憶中感悟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的歷史根基;在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自然博物館,隊員們圍繞生態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展開調研,通過標本觀察、生態數據解讀,深化對生態安全、資源安全的理解;河北邯鄲市冀南山底抗日地道戰遺址(峰峰礦區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內,隊員們鉆進蜿蜒的地道,觸摸抗戰時期的防御工事,實地體會“人民防線”對國土安全、生物安全的重要意義。
青島作為實踐隊的重要調研區域,留下了多處實踐足跡。在老舍故居,隊員們從文學作品與文化傳承中挖掘文化安全的時代價值;在革命烈士紀念館,緬懷英烈事跡,理解“英雄精神”是維護國家安全的精神支柱;在交通安全博物館,聚焦社會安全中的公共安全領域,學習交通事故預防、應急處置知識,將“安全無小事”的理念融入專業認知。
為突破提升國際視野,實踐隊成員還前往了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貝蒂生物多樣性博物館,通過實地調研對比中外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方面的實踐,拓寬了國家安全認知的國際維度;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水晶鄉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隊員們沿著岷江源頭棧道實地考察,記錄水源保護現狀、生態修復成果,將“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的認知轉化為直觀感受;山東濰坊青州博物館內,隊員們通過考察文物修復技藝、歷史文化展陳,從“文物保護” 視角深化對文化安全的理解——每一件文物都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守護文物就是守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根基。
14 地調研跨越山海、兼顧中外,隊員們不僅積累了豐富的一手資料,更在“看、聽、思、悟”中,將抽象的國家安全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認知與認同,為后續的基層宣講儲備了鮮活素材。



三、扎根基層:16地宣講點燃國安“星火”
“調研是‘輸入’,宣講是‘輸出’。”帶著調研中沉淀的認知,實踐隊走進6省16地的學校、社區、企業、養老院,針對老中少全年齡段人群,開展形式多樣的國家安全知識宣傳活動,讓“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理念深入基層。
在學校領域,8 所中小學成為“國安知識進校園”的主陣地。甘肅天水市第一中學的課堂上,隊員們用“國安知識知多少”互動式科普短視頻,為高中生解讀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的風險與防范;湖南邵陽市坪上鎮筱筀學校的操場上,“穿越時空的國安課”歷史事件沉浸式劇本演繹吸引了小學生參與,通過角色扮演了解“糧食安全”對國家穩定的意義;山東青島第九中學、青島實驗高中、濟南西城實驗中學,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七十中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五家渠市第一中學,河南溫縣第一高級中學的校園里,隊員們結合當地學情,分別開展“深海安全”“經濟安全”“金融安全”“太空安全”主題微團課,用動畫、案例讓青少年理解“國家安全離我們不遠”。
社區是“國安知識進萬家”的重要場景。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豫海鎮羅山社區,隊員們通過“身邊的國家安全”主題微視頻,向居民講解“網絡詐騙防范”“社區消防安全”等社會安全知識;山東濟南市歷下區恒大城社區、臨沂市沂水縣楊莊鎮吳家樓子村的廣場上,創意宣傳海報吸引了不少村民駐足,隊員們生動解讀“生態安全與農業生產”“資源安全與節約用水” 的關系,讓知識“聽得懂、記得住”。
針對老年人群體,實踐隊走進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托老院,隊員們發揮護理專業特長,將“生物安全”與“健康防護”結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老年常見詐騙防范”“夏季傳染病預防”,并發放圖文并茂的宣傳手冊,讓老年人感受到“國家安全關乎每個人的晚年幸福”。
在企業領域,3 家企業成為“國安知識進職場”的試點。山東藝遠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的會議室里,隊員們圍繞“經濟安全與企業合規”展開交流,提供“青年視角的國安建議”政策簡報;青島透鏡光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億博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辦公區,隊員們結合“數據安全”“金融安全”主題,講解企業在數據存儲、內容創作中的安全風險,助力企業提升安全意識。
16 場宣講覆蓋不同場景、不同人群,隊員們靈活運用“微課堂”“短視頻”“情景劇片段”“海報解讀”等形式,將國家安全知識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案例,真正實現了“從課堂到生活” 的延伸,讓國家安全理念在基層落地生根。


四、創新傳播:多維成果讓國安知識“活”起來
為突破時空限制,擴大國家安全教育的覆蓋面,實踐隊在調研與宣講之外,打造了一系列創新傳播成果,讓國安知識借助新媒體“傳得開、影響廣”。
其中,十節線上國家安全主題微團課成為傳播“主力”。隊員們圍繞“國土安全、糧食安全、社會安全、深海安全、生態安全、網絡安全、文化安全、資源安全、經濟安全、生物安全”十個核心主題,精心設計課程內容。每節微團課既有案例解讀,又有互動提問;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生活提示。課程發布后,迅速引發廣泛關注,總瀏覽量突破2000次,實現了“一次創作,多次傳播”的效果。
此外,實踐隊還原創了多部國家安全主題情景劇劇本,如《《無聲的防線》聚焦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手”護家園》關注生物入侵風險,劇本結合真實案例,情節生動、教育性強,可用于學校、社區的線下展演;設計制作的2幅國家安全主題宣傳海報,畫面簡潔、文字精煉,已在調研宣講地點的公告欄、活動區張貼,成為“靜態的國安課堂”。
這些創新成果不僅豐富了國家安全教育的形式,更讓“嚴肅的知識”變得“有溫度、有活力”,有效提升了國家安全知識的傳播力與影響力。


五、青春答卷:實踐圓滿收官,青年擔當永續航
從黃河流域到天山南北,從東部沿海到大洋彼岸,這個暑假,
山東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提燈傳宿火・安本護家國”社會實踐隊以
“調研14地、宣講16場、覆蓋2國10省”的扎實行動,完成了一場“行走的國家安全教育”。隊員們不僅深化了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認知,更通過基層實踐,將青春力量融入“共筑國安防線”的時代使命。
實踐雖已圓滿收官,但守護國家安全的青春征程才剛剛起步。正如實踐隊隊長戴悅然所說:“這個夏天,我們從‘學習者’變成‘傳播者’,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未來,我們會繼續帶著這份家國情懷,用專業所長、青春之力,讓國家安全的‘宿火’持續傳遞,讓‘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理念深入人心。”
激揚青春志,護國安家園。
山東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提燈傳宿火・安本護家國”社會實踐隊的暑期實踐,不僅是一次知識傳播與能力提升的實踐,更是新時代青年踐行“強國有我”誓言的生動寫照——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國家安全防線注入青春力量,這就是我們留給這個夏天最珍貴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