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至22日,河海大學“大河安瀾”黃河生態文化發展尋跡與護河行動實踐團,赴河南鄭州、開封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通過政企走訪、實地勘察、校園宣講等形式,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探索路徑。

實踐期間,團隊首站走進開封市水利局,圍繞水資源優化配置開展座談,借助沙盤模型明晰灌區布局與分配邏輯;隨后實地考察柳園口渠首閘河灘、黑崗口黃河文化廣場,直觀感受黃河水利工程“防洪減災”到“生態惠民”的轉型成效。在柳園口黃河濕地風景區,成員見證“地上懸河”景觀,聆聽居民介紹堤壩“防洪兼景觀”的雙重價值;在金明池調蓄水庫,記錄水鳥棲息、綠植環繞的生態實景,并與工作人員交流精細化保護措施。

團隊還走進開封市五一路第一小學,以PPT、短視頻等形式科普黃河生態價值與治理成就,通過趣味互動播撒護河理念;赴柳園口鄉和尚莊,探尋黃河與村落的百年共生史,在黃河42號壩感悟治黃囑托,走訪林則徐主持修建的“林公堤”傳承治水精神。此外,成員參觀鄭州市黃河博物館,追溯黃河變遷與治黃歷史;與和尚莊村民深入訪談,記錄“搬離堤壩住新村”的民生變遷,收集“規范黃河游覽區經營”的村民訴求。

此次實踐將理論與實地結合,團隊成員表示,將梳理調研成果形成建議,以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觀,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