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紙為媒,與石對話:讓歷史說話的傳拓技藝
在青島這片浸潤著山海靈氣與歷史底蘊的土地上,活躍著一支追尋文化根脈的隊伍——青遺探脈實踐隊。他們深耕青島及周邊地域,以腳步丈量非遺的溫度,用鏡頭記錄傳統的回響,致力于發掘那些藏在時光里的技藝瑰寶。
目前,青遺探脈實踐隊已與徐氏傳拓技藝的傳承人徐偉先生,展開了多維度的深度交流,這場對話既包含對技藝本身的拆解,也涵蓋了傳承背后的故事與思考。

在訪談環節,徐偉先生從家族傳承脈絡講起,細致講述了徐氏傳拓從祖輩初創到如今的發展歷程,他提到,傳拓看似是簡單的“復制”,實則暗含對文物的敬畏——不同材質的石碑、青銅器,需要搭配不同韌性的紙張和調制比例的墨汁,甚至連捶打的力度都要根據紋路深淺精準把控,稍有不慎便可能損傷文物原貌。這些藏在細節里的講究,讓隊員們第一次意識到,這項技藝不僅是手藝,更是對歷史遺存的溫柔守護。

而在現場技藝展示中,徐偉先生更是將傳拓的每一個步驟拆解演示:選紙時,他特意鋪開三種不同纖維的宣紙對比講解“薄紙適用于細紋路,厚紙更耐捶打”的門道,浸紙環節,他用溫水緩慢浸潤紙張,指尖輕捻間便讓紙張貼合石碑弧度,不留一絲氣泡。最令人驚嘆的是捶拓過程,他手持特制的細木槌,以“輕敲慢打”的節奏讓墨色均勻滲透,原本冰冷的石刻文字在紙上逐漸浮現,墨色濃淡間竟還原出石碑歷經歲月的斑駁質感。

隊員們在旁全程觀察記錄,時而為某個精巧手法發出輕聲贊嘆,時而就技藝難點向徐偉先生提問。當最后一張拓片緩緩揭下,紙上的文字與石碑原貌幾乎別無二致時,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以紙為媒,讓歷史說話”的力量,這場交流不僅讓隊員們直觀掌握了傳拓技藝的核心要點,更從徐偉先生“守藝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理念中,讀懂了非遺傳承者對傳統的堅守與對時代的回應。

未來,青遺探脈實踐隊將繼續行走在非遺探索的路上,讓更多青島及周邊的非遺故事,被看見、被銘記、被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