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全球積極尋求清潔能源替代方案的大背景下,氫能源技術因其清潔、高效的特性,成為能源領域的焦點。近日,氫亦清創實踐團深入開展了氫能源技術的社會實踐,旨在全方位洞察氫能源技術的應用現狀,為產業發展提供助力。在眾多氫能源技術的應用領域中,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目前商業化最為廣泛的技術之一,備受團隊關注。
氫燃料電池汽車工作原理基于電化學反應,通過氫氣與氧氣在燃料電池內發生反應,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為車輛提供動力,反應過程僅產生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這一特性使其成為應對傳統燃油汽車尾氣污染、推動交通領域綠色變革的理想選擇。
在重型卡車領域,氫燃料電池技術的優勢尤為突出。重型卡車作為物流運輸的主力,行駛里程長、載重需求大,對能源補給效率和續航能力要求嚴苛。傳統電動重型卡車面臨充電時間長、續航里程受限等難題,而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加氫時間與傳統燃油車加油時間相近,通常僅需數分鐘,續航里程可達數百公里,極大地提升了物流運輸效率。例如,部分試點運營的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在實際物流運輸線路上穩定運行,有效降低了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為物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行路徑。
公交車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運行路線相對固定、站點集中,具備良好的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條件。許多城市已陸續投入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替換傳統燃油或燃氣公交車。這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在運行過程中,噪音大幅降低,為乘客營造了更為安靜舒適的乘車環境,同時減少了對城市空氣的污染,提升了城市空氣質量。以佛山為例,自引入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后,相關線路周邊區域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濃度明顯下降,居民對公共交通的滿意度顯著提升。
當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推廣仍面臨諸多挑戰。制氫成本居高不下,現階段主流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氫雖技術成熟,但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碳排放,而更具環保優勢的綠氫(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得),由于電解水設備成本高、能耗大,導致綠氫制取成本遠高于傳統能源制氫。此外,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加氫站數量稀少,布局分散,建設一座加氫站的成本高昂,涉及土地、設備、安全等多方面問題,使得加氫站建設進展緩慢,制約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普及。
實踐團隊通過實地走訪氫燃料電池汽車生產企業、加氫站運營機構,與行業專家、技術人員深入交流,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發展有了更為直觀和深入的認識。盡管面臨重重困難,但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如燃料電池效率提升、制氫和儲氫技術創新,以及政策層面的大力扶持,包括購車補貼、加氫站建設補貼等,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正穩步向前發展。
此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氫燃料電池汽車這一廣泛商業化的氫能源技術,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為后續進一步研究和推動氫能源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團隊表示,將持續關注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動態,為清潔能源在交通領域的廣泛應用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