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少數民族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增進民族間的理解與尊重,2025年8月2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石榴”實踐團隊,深入徐州市豐縣北苑路向陽路交叉口外貿新村,開展了一場以“學習民族文化與調查當代生活現狀”為主題的社會調研活動。通過面對面訪談、實地觀察和文化體驗,團隊聚焦回族同胞的語言表達、生活習俗及文化認同,旨在為促進民族團結、傳播多元文化貢獻青年力量。

活動前期,實踐團隊系統梳理了回族歷史、飲食習慣,并設計涵蓋家庭生活、文化傳承、社會融入等維度的訪談提綱。在聯系當地回族老人、社區工作人員等采訪對象后,團隊成員學習了基本的民族禮儀與溝通技巧,確保調研過程充分尊重文化差異。
活動伊始,團隊成員與采訪對象進行了面對面的訪談。在交流過程中,實踐成員了解到當地在民族文化宣傳與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例如通過社區活動、文化講座等形式,促進回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傳播,進一步拉近了與受訪者的距離,體現出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興趣。

在訪談中,不少受訪者提到了對年輕一代民族語言和文化傳承的關切,并希望有更多渠道和平臺能夠助力民族文化的弘揚。團隊成員也了解到,近年來,通過新媒體、文化體驗活動等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參與回族文化的學習與傳播,為民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后,實踐成員簡單地學習了回族語言,了解了回族的日常交流用語,如你好、謝謝等。在最后的采訪中,工作人員表達了強烈的中華民族認同感,表示自己很珍惜自己的回族身份和優秀文化傳統。此次語言實踐不僅有助于訪談過程中的有效溝通,也更加深了對回族文化載體與表達方式的理解。語言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與使用對維系民族身份認同、促進族際交流具有實際意義。推動民族語言的學習與傳播,有助于增強文化多樣性保護意識,也為更深層次的民族團結奠定了基礎。同時,實踐成員品嘗了當地特色——蘭州牛肉面、涼拌牛肉等美食,旁聽了社區民族文化講座。

此次實踐揭示了現代化進程中的雙重圖景:一方面,城市化沖擊傳統文化傳承,年輕一代對習俗了解減少;另一方面,餐飲業蓬勃發展、新媒體助力文化傳播、青年實踐者積極參與,為文化注入新活力。團隊深刻認識到,關鍵在于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在堅守核心價值基礎上創新表達形式。
通過本次調研,團隊進一步認識到促進民族文化宣傳、語言學習以及跨民族交流的重要性。此次活動不僅增強了成員的跨文化溝通能力,也深化了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解,體現出青年學子在推動民族團結與社會融合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