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至10日期間,江蘇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矩火微光”實踐團在各成員家鄉開展了暑期基層社會治理實踐活動。實踐團在此次活動中深入基層一線,用專業知識和實際行動為家鄉的基層社會治理貢獻青春力量。
社區實踐團隊成員楊舟同學走進江蘇省溧陽市某社區詢問相關人員對于基層社區服務的有關意見,同時員楊舟在社區“鄰里議事角”開展調研,通過與居民和工作人員交流收集基層服務意見。居民張阿姨反饋社區食堂軟食預訂及上門關懷服務貼心;小李提及獨居老人盼水電檢查、上班族周末托管等需求。楊舟同步記錄重點并向家長詢問兒童設施意見,讓調研問卷承載真實的民生需求。
在江蘇省鎮江市,實踐團隊成員王鵬辰同學在社區開展的系列活動,蘊含著豐富的實踐意義。輔導作業為孩子們筑牢學業基礎,傳遞學習方法;介紹江蘇地理知識,讓孩子們在地域文化浸潤中增強鄉土認同;普及綠色環保知識,將生態理念根植于少年心中,助力養成可持續生活習慣。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假期生活,更在知識傳遞、能力培養與文化浸潤中,搭建起青春力量服務基層的溫暖橋梁。
在遼寧省沈陽市,實踐團隊成員姜羽翱走進紫荊社區開展社區清潔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旨在美化社區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同時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勞動實踐能力。姜羽翱同學熱情投入,重點清理了社區主干道、綠化帶、公共活動區域及衛生死角,對路面垃圾、雜草落葉、墻面小廣告等進行了全面清掃和整治。通過身體力行的勞動,姜羽翱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學子積極向上、擔當有為的良好精神風貌,為構建和諧社區貢獻了青春力量。
在四川省達州市,實踐團隊成員陳繼協助整理社區檔案,包括居民信息登記、活動記錄歸檔。按規范分類錄入,確保資料完整可查,助力社區信息系統化管理;參與社區會議籌備,通知參會人員、準備會議資料、布置場地,保障會議順利開展,學習基層會議組織流程。參與社區公共政策宣傳,如醫保繳費、垃圾分類政策。協助收集居民對政策的反饋,整理后反饋給社區領導,為政策優化提供基層聲音,也加深對公共政策執行環節的理解。
在四川省瀘州市,實踐團隊成員羅顯濤參與到當地非遺文化傳承。羅顯濤的工作包括整理非遺項目、參與培養手藝傳承人、舉辦油紙傘展演和展覽、開展油紙傘制作過程展覽等。通過這些措施,油紙傘制作工藝在當地得到了有效的傳承和弘揚。羅顯濤的工作與當地加強油紙傘制作工藝傳承和保護的大方向相契合,推動了非遺文化保護工作的具體化和實效化。這不僅響應了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益重視的趨勢,更為瀘州構建了獨特的文化名片。
此次活動實踐團活動圍繞社會基層治理展開,通過實地走訪、調研訪談、實踐服務、交流研討等多元形式,全體成員在理論結合實踐中完成了既定目標,積累了寶貴經驗,也收獲了深刻感悟。希望以此活動為契機,帶著收獲與反思,在“實踐出真知、行動創價值”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用腳步丈量大地,用行動詮釋擔當,讓青春在服務社會的實踐中綻放更絢麗的光彩。
撰稿人:楊舟
拍攝者:楊舟,王鵬辰,姜羽翱,羅顯濤,陳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