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服務“鄉村振興”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進入線下集中實踐第二天。圍繞“以‘竹’代塑”主題,團隊聚焦鄉村生態文化與產業更新,開展以實地測繪、空間訪談、群體調研為主的高強度田野調查。此次活動過程旨在通過進一步實地考察與深入交流,了解當地竹文化特色與人群需求,深入研究竹子在現代生活中的多元應用,并為后續業態規劃與空間設計提出主題方向與設計目標。
當天,實踐團以腳步丈量村莊、用心傾聽鄉音,深入安吉縣報福鎮景溪村下陰山區域,對村莊的地形地貌、建筑風貌、公共空間分布以及村民生活需求展開全面考察。團隊與村書記一同走訪多個關鍵節點,并實地測量一處廢棄建筑,擬將其作為“以竹代塑”展示空間的重點改造對象,服務鄉村活化與產業宣傳。

實踐團進行現場調研
隨后,團隊與村書記開展交流,雙方就竹產業轉化、生態資源保護與空間再利用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書記介紹了景溪村近年來在竹材利用、林下經濟發展及廢棄空間盤活方面的探索實踐,強調景溪村正通過創新路徑激發內生動力,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構建生態共富樣板。團隊成員對景溪村“生態—產業—文化”聯動發展模式表示高度認同,結合調研成果提出“生態竹藝+研學教育+鄉土空間復興”的初步設計方向,探討以設計手段助力鄉村價值轉化的具體方式。
團隊與書記進行現場交流
此次調研不經讓實踐團成員深入理解了景溪村獨特的竹文化與產業邏輯,也激發了他們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鄉村發展的熱情,力求在設計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增強村莊的文化認同感和吸引力。同時也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記錄、航拍測繪等方式,積累了大量一手資料,為后續的規劃設計提供了堅實基礎。后續,團隊將圍繞已有成果,啟動初步方案構思與空間規劃設計,推動“以竹代塑”理念在景溪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