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化礙為愛”理念,探索關愛特殊兒童的有效途徑,8月1日至8月2日,“人生三部曲”實踐團前往濟南希望之舟特殊兒童服務中心,開展了一場集參觀學習與愛心護航于一體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為特殊兒童群體送去溫暖與關懷,用青春力量為“特殊天使”撐起一片晴空。
實踐團成員前期參觀時,便被服務中心溫馨專業的氛圍感染,沉浸式感受了其專業育人環境。在負責人引導下,團隊了解到中心規模宏大、分區合理,設有9間按年齡劃分的集訓教室、7間個訓教室,及情景生活模擬室等專業場地,戶外設施齊全,新風系統、空調與全方位監控構筑起安全舒適環境。中心專注服務孤獨癥等特殊兒童,提供社交、ABA等課程及個性化方案,教師均為特教、康復專業出身,用愛心與專業助力孩子成長。滿墻錦旗、榮譽證書及多家媒體報道彰顯其社會認可與影響力,令成員深受震撼,更體會到社會對特殊群體的有力支持。
后期的愛心護航課堂成為實踐團踐行理念的生動載體。實踐團成員全程參與互動:運動訓練時一對一輔助孩子跳躍行走,雖動作生澀,孩子們明亮的眼神卻透著專注,在協作中悄然培養社交自信;音樂律動環節,成員們配合節奏帶孩子拍手擊掌,歡快氛圍里孩子們的笑容格外燦爛;繪本教學中,成員們引導沉默的孩子開口說出圖形名稱,模糊發音里藏著突破的勇氣;感統訓練時,大家輕扶孩子穿越環形通道,用掌聲為每一次跳躍攀爬喝彩。成員們在陪伴中深切體會到,這些互動不僅是技能傳授,更是用陪伴搭建信任的橋梁。課程為特殊兒童打開成長窗口,也讓實踐團更堅定以行動傳遞關愛,讓每個孩子的成長都被珍視,讓“化礙為愛”的溫暖持續涌動。多維度課程設計不僅提升了孩子們的社交與課堂參與能力,更讓愛與陪伴的暖流悄然涌動。
“這些孩子需要被看見,更需要被懂得。”實踐團成員在分享中感慨。“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觸摸到特殊兒童的世界,他們的每一個眼神、每一次嘗試都在訴說著對成長的渴望。”實踐團成員在活動后難掩動容,希望之舟的老師們用專業搭建起康復的階梯,而我們在愛心課堂里真切體會到,哪怕只是一個輔助的手勢、一次鼓勵的掌聲,都能成為孩子們突破障礙的力量。這些孩子不該被標簽定義,他們需要的是社會用耐心傾聽、用行動接納。此次實踐活動讓“化礙為愛”從理念轉化為可感可知的行動,成員們表示將持續傳遞所見所感,推動更多社會力量關注特殊兒童成長,讓每一顆童心都能在包容與支持中向陽而生。未來,實踐團成員不僅要做‘化礙為愛’的傳播者,更要做踐行者,讓更多人看見這些小天使的光芒,讓包容與關愛真正成為他們成長的養分。
此次實踐活動讓成員們深刻體會到特殊兒童康復教育的不易與意義。大家表示,將積極傳播“化礙為愛”的理念,呼吁更多人關注、關愛特殊兒童,用實際行動為他們的成長之路添磚加瓦,共同為這些孩子撐起一片更美好的天空。通過沉浸式參觀和愛心護航課堂的實踐,則讓抽象的公益理念轉化為具體的陪伴行動,在輔助孩子跳躍、協作音樂互動的過程中,既提升了實踐團成員的社會責任感與共情能力,更以青春力量為特殊兒童搭建起通往社交世界的橋梁。它不僅是一次單向的愛心傳遞,更構建了喚醒社會關注的良性循環——實踐團的所見所感將轉化為更廣泛的公益傳播,推動“化礙為愛”從理念走向共識,為特殊兒童群體爭取更多元的社會支持,讓社會實踐真正成為連接青年力量與社會需求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