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智感先鋒”實踐隊走進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拜訪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副主任趙亞杰,探尋黃河口濕地的生態蛻變之路。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黃河入海口視察時殷切囑托:“要把保護黃河口濕地作為一項崇高事業”。在黃河三角洲這片我國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上,趙亞杰扎根保護區十一載,是新時代青年投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踐的縮影。
實踐隊成員懷著崇敬與好奇的心,參觀黃河口國家公園智慧管理平臺,該平臺運用衛星遙感、AI與5G技術,實現對3518平方公里保護區的全域智能檢測,火情響應時間縮短至30分鐘,鳥類識別精度超90%,推動生態保護從“人巡”到“技防”的歷史性跨越。
趙亞杰為實踐隊講解黃河口國家公園智慧管理平臺 王鑫凱攝
趙亞杰通過黃河口國家公園智慧管理平臺,向同學們展示了保護區的壯麗景觀和豐富的鳥類資源。從面臨斷流、生態退化危機,到如今黃河三角洲修復濕地超30萬畝,野生動物種類增加至1632種,其中鳥類種類從建區時的187種增至374種,保護區已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趙亞杰指出:“這背后是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理念的生動實踐。也得益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山東省黃河保護條例》的實施。”
談及十一年如一日的野外監測工作,趙亞杰用一個個親身經歷的細節,向同學們詮釋了生態保護工作者的艱辛與幸福。“總書記說‘要把保護黃河口濕地作為一項崇高事業’,也正是出于我自己對生態保護這份工作的熱愛與崇敬,讓我克服困難,堅守崗位。”她特別提到獲得五四獎章的感受,“這份榮譽屬于所有默默奉獻的生態守護者,是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事業以及青年一代擔當精神的肯定。”
訪談中,實踐隊成員圍繞黃河三角洲生態修復的關鍵技術、濕地保護面臨的挑戰、青年學子如何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等問題,與趙亞杰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交流。趙亞杰對同學們關心國家生態戰略、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的熱情給予高度評價。她鼓勵大家:“生態保護需要科學知識,更需要熱愛與責任。在學校學到的每一分知識,未來都可以轉化為守護綠水青山的具體行動。”
實踐隊與趙亞杰進行訪談交流 王鑫凱攝
訪談結束后,實踐隊成員張競芯深有感觸:“這次拜訪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兩山論’在黃河口的生動實踐,趙老師等基層工作者為國家戰略付出的堅守與奉獻,令人感動。石大人56年前為油田而來,如今我們為生態而歸,奉獻祖國需要的地方,是青春最好的坐標。”
“智感先鋒”實踐隊本次的“生態探訪之行”,既是一次深入基層的調研學習,更是一場叩問初心、激揚使命的青春對話。實踐隊將以此次調研為起點,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發揮專業所長,運用智能科技手段賦能生態監測與研究,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把青春奮斗融入守護綠水青山的崇高事業,努力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先鋒力量。
“智感先鋒”實踐隊合照 王鑫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