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實地調研:問計于民,問需于民
近日,山東大學法學院“法潤農電”調研團團隊成員馮瑞雪走進其家鄉一個發展電商的小鄉村,圍繞農村電商合同糾紛問題展開調研,以專業視角助力農村電商產業健康發展。
隊員馮瑞雪抵達村莊后,通過詢問當地村民農村經營狀況,最終選擇與一位售賣枸杞的商家負責人展開交流,以期進一步了解鄉村農產品銷售的基本情況。該負責人首先介紹了自家豐富多樣的農產品,其中尤以粒大色艷的枸杞最為突出。當談及其商鋪的發展情況,她表示,雖然平時接觸到的電商合同糾紛問題較少,但一旦出現,這對于其農產品經營的打擊是巨大的,進而影響其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
除此之外,她還向隊員馮瑞雪介紹了其他幾位合作伙伴的情況,從她的口中,每一個參與到農產品電商化進程中的無論是新農人,亦或是電商銷售者,都從中獲益,這展現的不僅僅是在網絡平臺影響下鄉村生活的新面貌,而且還呈現出了農家人們辛勤勞作、不畏艱苦的精神。
作為一名法學新生,該調研團成員雖掌握的法律知識有限,但在學長學姐、老師及豐富電子資源的幫助下,對于該負責人提出的相關法律問題的困惑,該隊員從法律角度作出解釋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方法,幫助枸杞農戶解決合同糾紛問題。
02 個人感想:踐于行,悟于心
①產生合同糾紛的原因:在農村電商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農戶渴望借助電商平臺拓寬銷路、改善生活,電商公司也期望挖掘優質農產品開拓市場。然而,雙方在合同理解與執行上存在巨大差距。由于農戶知識水平有限,對合同專業條款一知半解;電商公司則缺乏對農戶的充分指導與溝通,最終導致矛盾激化。
②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展望未來,農村電商市場潛力巨大,有望成為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持續普及,農村電商有望打破地域限制,將更多特色農產品推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創造更多的就業與增收機會。同時,農村電商產業的發展還能帶動倉儲、物流、包裝等相關產業在農村地區的興起,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促進鄉村產業多元化。
03 實踐意義:以實踐為筆,繪發展藍圖
為了實現農村電商的健康發展,建議從加強法律知識普及、推動電商合同標準化、強化溝通與服務機制、建立糾紛調解平臺多線并駕齊驅、同時進行。而調研團運用法律知識介入農村電商合同糾紛對于解決方案而言是重要的推動力量:
首先,可以提供精準法律指引:農村電商合同涉及諸多專業法律條款,調研團憑借專業知識,將復雜的法律條文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解釋,可以幫助農戶明晰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如在合同條款解讀中,明確價格調整、質量標準、交貨期限等關鍵內容,讓農戶在簽訂和履行合同時心中有數,避免因無知而陷入糾紛陷阱。
其次,有利于增強農戶維權能力:當合同糾紛發生,調研團可以為農戶普及訴訟、調解、仲裁等維權途徑,告知其所需證據和流程,提升農戶維權意識與能力。例如,指導農戶收集和保存交易憑證、溝通記錄等證據,使其在面對糾紛時能夠積極主動維護自身權益。
同時,也能夠促進電商行業法治建設:調研團深入分析農村電商合同糾紛案例,能發現行業中存在的法律漏洞與不規范行為。這些反饋給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后,可助力完善電商合同規范和行業法律準則,推動電商行業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最后,還可以推動鄉村法治文化發展:調研團在解決糾紛過程中傳播法律知識,能激發農戶對法律的興趣和信任,營造鄉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法治文化基礎,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助力鄉村治理現代化。
04 結語:梳理經驗,展望征程
總而言之,山東大學法學院調研團團隊成員馮瑞雪此次深入鄉村的調研行動,不僅為解決農村電商合同糾紛提供了思路,也展現出當代大學生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擔當。未來,期待更多專業力量關注農村電商發展,共同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讓農村電商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引擎 。